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46)           
 

朝向永恒的和平 ⑥

3.喜梵住:修习此禅达到禅那后,禅修者对随喜他人的成就地安住:他随喜自己尊敬的人的成就,他随喜自己亲爱的人的成就,他随喜自己没有爱憎分别的人的成就,他甚至随喜自己的仇敌的成就。这时候他已经破除了不同种类人之间的心理界限:他毫无例外地随喜一切众生的成就。

4.舍梵住:修习此禅达到禅那后,禅修者对一切众生心怀中舍地安住:对自己尊敬的人心怀中舍,对自己亲爱的人心怀中舍,对自己没有爱憎分别的人心怀中舍,甚至对自己的仇敌心怀中舍。这时候他已经破除了不同种类人之间的心理界限:他毫无例外地对一切众生心怀中舍。

修习四梵住达到如此深的禅那定后,禅修者能够真正毫无例外地对一切众生心怀平等的慈爱、悲愍、随喜及中舍地安住。(摘自《觉悟之路网站》缅甸帕奥禅师)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⑤

当初佛陀也是透过自觉才能成道,所以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教导、老师的训诫、社会大众的帮助、长官的提携、朋友的勉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自觉”。

自觉就是自我成长,自我树立形象,如果自己不能自觉,光是依靠别人,就如自己的身体,血管里的血液是自已的,是自发的营养,对增进健康有最大的功效与帮助;如果靠打针、注射营养剂,总是外来的,利益有限。

是故,“自觉管理”其实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惭愧、自我忏悔、自我奋发、自我学习,也就是要能自我“见贤思齐”,把自我的能量发挥出来,把自我的形象树立起来;如果人人都能建立起自已慈悲、智慧、明理、乐观、忠诚、忍耐、守信等“形象”与“品牌”,自然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摘自《南山梵音》2007秋 星云法师)

 

珍爱自然 ②

 佛陀一生几个重要时刻——出生、开悟和圆寂都发生在树林里,由于佛陀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大自然的保护,我们发现佛教有一种新的生命态度……

他在蓝毗尼园阿输迦树下出生,由于母子均安,故阿输迦树又被称为无忧树。这种树种豆科植物,树干直立,它的叶子长得像槐,是羽状复叶,大约有九至二十公分长,花开约六至十公分,在印度文学中,这种树也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

出家之后,他在树林里苦修六年。然后,他独自一人走到古来传说有很多仙人入金刚定的菩提树下,从路旁捡来极为柔软的文遮草,铺在金刚座下,然后安然的坐在上面禅思,直到彻见真理。所以菩提树又称为觉树、道场树、思维树、佛树。这种树属桑科,是常绿乔木,树长成时可高达三公尺以上,叶片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的花囊中,花囊成熟时呈暗橙色,内藏有小果。

不只是佛陀,经典中还记载过去未来诸佛证悟成道,皆如同佛陀而有各自的“菩提树”,如过去毗婆尸佛的波罗树、尸弃佛的芬陀利树及未来弥勒下生成佛时的为那伽树等都是。

接下来的四十九年间,佛陀也多在树林里经行、弘化。即使在他临终时,也是在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入灭的。娑罗树是属龙脑香料的乔木,叶片呈长椭圆形而尖,有着淡黄色,材质甚坚,可供建筑用,它的树脂可代替沥青,种子能榨油。
                     (摘自《香光庄严》第49期 释自谷)

护法护国 ①

国家有灾难时,应该怎样做才能消国灾、免家难呢?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佛在世时,有一次摩竭国准备攻打越祇国,派遣大臣雨舍前往请示佛陀,佛陀说越祇国若奉持七法,则不能成功,哪七法呢?佛陀告诉在旁侍候的阿难:

一、数相聚会,讲议政事,修备自守。二、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三、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何过。四、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五、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诫教诲。六、承天则地,敬畏社稷,奉事四时。七、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应真即阿罗汉)及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药。阿难表示,越祇国一一奉持:雨舍说若奉持一法,尚不可攻,何况七法,于是知难而退。(详见《佛般泥洹经》)(摘自《嘉义新雨》第12期 明法比丘)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