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69)           
 

佛教慈悲理念及其现代意义④

二、慈悲的佛学基础

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缘起论的基础上的。缘起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生,也由因缘散失而灭。这是佛教解释人生、社会和宇宙种种现象产生、变化和消亡的基本理论。从缘起论又推导出“无我”论:就人来说,也是由各种因缘聚会而生,即生理的、心理的多种成分的组合,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独立的自我存在。既然人不能作为自身的主宰,人生无常,毕竟空无,这就构成了人生痛苦、一切皆苦的价值基础。人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欲望和追求得不到满足与实现的痛苦。这就形成人生的一种根本的需要──抚慰痛苦,缓解痛苦,拔除痛苦。佛教慈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而被凸显出来。

按照缘起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产生和独立存在,同样,每个人也都与其他众生息息相关。从三世因果关系来看,其他众生的某某在过去世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宇宙间各类生命实质上是一个整体。(摘自《报恩》2009.2 孔祥军)

◇◇◇◇◇◇◇◇◇◇◇◇◇◇◇◇◇◇◇◇◇◇◇◇◇◇◇◇◇◇◇◇◇◇◇◇◇◇◇
佛教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具超前智慧、高度文明自觉的佛法,理应在全人类文化重建中发挥重大作用,以圣者、长者的睿智,提示人类从超越自身与自己创造的文化的角度高瞻远瞩,自觉主宰文明走向,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深层统合和科学的飞跃,及东西方文明的深层融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高度和谐,重视自性潜能的开发,进行生命的自我变革,建设宇宙化、自觉化、合理化的新型文明。

佛教、佛教徒应自觉肩负这一光荣的文化使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以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时代意识,紧扣人类文化重建的根本问题、切要问题,以种种方便努力弘扬佛法,使世人广泛了知佛法的智慧。这是佛教对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佛教的社会责任,与佛教徒个人了生死的大事一体不二,并非水火难容。各种社会责任,对学佛了生死而言,决非不得已的负担与障碍,而是必不可缺的责任。(完)

(摘自《中国佛学网》浮惠)

☆☆☆☆☆☆☆☆☆☆☆☆☆☆☆☆☆☆☆☆☆☆☆☆☆☆☆☆☆☆☆☆☆☆☆☆☆☆

将佛教道德深入到现代社会 ④

只要我们生起一念贪心或嗔心,同样也属于恶行。即使这些贪心或嗔心没有具体伤害到他人,但至少会伤害到我们自己,使我们的内心受到染污。

我们起贪心的时候,就是在给生命中贪的种子浇水,是在助长贪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会形成巨大的惯性并左右我们。我们贪恋财富,会表现出悭贪吝啬;我们贪恋地位,会表现出阿谀奉承;我们贪恋虚荣,会表现出自赞毁他。正是这一切,污染着我们的心灵,腐蚀着我们的人格。而我们起嗔心的时候,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所谓修身养性,一方面要求我们有效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方面要求我们不断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因为所有不良习惯都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从思想上根除它,才能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洗礼,从而成为众善毕备的有德之人。(摘自《戒幢佛学教育网 》济群法师)

◎◎◎◎◎◎◎◎◎◎◎◎◎◎◎◎◎◎◎◎◎◎◎◎◎◎◎◎◎◎◎◎◎◎◎◎◎◎◎◎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讲三世因果,因而对人生也要从三世因果中去认识。贯穿着三世因果的力量为业力,包括引业和满业。引业决定了我们生命的去向:或升天享乐,或堕落地狱,或继续为人;而满业则决定了我们一生中的穷通祸福。所以说,人生的一切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明了人生因果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为未来人生规划美好的蓝图。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命运是由自身行为所决定,就不会因失意而抱怨天道不公,更不会带着侥幸心理去为非作歹。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赚钱同样有它的因缘因果之道。其中的因,既包括往昔种下的业力,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如市场需求、致富机遇等等。 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