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88)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 ⑤

五戒是佛教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和平规则。在五戒的基础上,佛教还制订了一条与和平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戒法,那就是“以怨报怨戒”。这是说,佛子不能以瞋报瞋,以打报打,自己以及六亲眷属被他人伤害,也不得予以报复。这是佛教止息争斗,以德报怨,以无量的慈悲、智慧之力来度化暴戾众生的方法,充分反映了佛教不计个人利益、追求和平大义的大慈无畏、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当然,佛教“以德报怨”的非暴力主张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滥用,这只是以德感化、摄受众生的一个方面;在佛教的和平思想内涵中,还包括着以霹雳手段折服众生的另一个方面。折、摄二法为佛教和平规则的二个不同层面,但其宗旨是不二的。(摘自《法音》2003.9 释觉灯)

※※※※※※※※※※※※※※※※※※※※※※※※※※※※※※※※※※※※※※※※※

佛弟子必爱国论 ①

                陈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和许多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历来被认为是做人应守的本分。当今振兴华夏,建设两个文明,尤需炽烈的爱国心作精神能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实以爱国主义为重要教义,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为佛弟子 必报国恩

从根本上讲,佛法,是超越国界、民族、世间的,世间的民族、国家等界畛,在佛家以尽法界为怀的广大心海中,是不足执着的人为鸿沟。正因为如此,当佛家走入世间面向人类施设教化时,才十分珍重它立足之地的国土和人民。欲“尽庄严一切世界”(《华严经》),何况生我育我的祖国!欲利乐尽法界一切有情,何况供我养我的祖国人民!已离一切分别心的佛陀,生前便曾作过热爱祖国的示范:拘萨罗国琉璃王兴师侵犯释迦牟尼佛故国迦毗罗卫,释迦佛虽以神通明见释迦族宿业难移,应被琉璃王诛灭,但还是力图挽救。他老人家故意在琉璃王将经过的路边的一株枯树下打坐,琉璃王遥见是佛,下车礼问:“好树多的是,世尊您为何要坐在这株枯树下?”佛答言:“亲族之荫,胜于外人!”琉璃王被感动,引兵归国。后来琉璃王受恶人挑唆,再度率兵攻克迦毗罗卫,诛杀佛之亲族,佛因此头痛“如被石压”,亲率众比丘去看望被琉璃王砍断手足的五百名释迦族烈女,说法抚慰,使她们得离创痛,皆生天上。佛爱国爱民的一片至情,于此可见。

◎◎◎◎◎◎◎◎◎◎◎◎◎◎◎◎◎◎◎◎◎◎◎◎◎◎◎◎◎◎◎◎◎◎◎◎◎◎◎◎

佛教的财富观 (39)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为获取财富使健康遭受的损失固然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但我们为谋取私利而使心理遭受的伤害就更难以愈合。欲望是无限的,财富却是有限的。我们为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侵占了他人利益,也使我们自己滋长了重重烦恼。这些内在的伤害或许不会在短时间显现出来,但它的影响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所以,我们必须对财富有正确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懂得如法求财、合理使用;才能从容地驾驭它,而不是被它左右;才能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完)

济群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