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95)           
 

佛弟子必爱国论 ⑧

                陈兵

当前,中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紊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许多人被商品大潮冲昏了头脑,一切向钱看,或纸醉金迷向下堕落,或因失去自我而迷惘,或因不能适应过快的社会变化,过快的生活节奏而心理失调,或因感人情世态之冷漠而悲观失望。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损公肥私、偷税漏税、诈骗劫盗、制造伪劣产品、贩卖黄色音像、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妨碍着两个文明的建设,破坏着社会正常秩序,污染着人心世风,亟需佛教以清凉法雨滋润人心,涤除污垢,消毒化瘀,医治社会弊病,挽正人心世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引人们正确地生活。若不能起到这种作用,便是佛弟子的失职。

然而,当今佛教的现状,与时势人心对佛教的要求相去甚远。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佛教积弱不振,未能实现它从古代社会的僵硬模式向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模式之完全转型。教内人才缺乏,青黄不接,教徒素质偏低,缺乏应机弘法的智慧方便,弘法方式保守落后。一些寺庙,封建因素尚未完全肃清,在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消极被动,信仰淡化,道风不整,终日经忏佛事,忘记了化导众生积极建设人间净土的本分职责。《出曜经》谓“己不被训,焉能训彼”,若连佛教自身的建设都搞不好,岂能谈得上化导众生?岂能尽到引导众生报答国恩、振兴华夏的责任?时势逼人,当急振奋。凡佛弟子,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炽热的爱国爱教心,投入佛教建设、国家建设,不要让“四恩齐报”只成一句口头念诵的空言!(完)

◎◎◎◎◎◎◎◎◎◎◎◎◎◎◎◎◎◎◎◎◎◎◎◎◎◎◎◎◎◎◎◎◎◎◎◎◎◎◎◎
 

  佛教的环保思想 ⑦

济群法师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一天,幸运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甚至比他想要得到的更多。因为他获得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任何东西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变成真正的黄金。他迫不及待地将他的屋子变成了黄金的宫殿,然后是花园、街道。当最初的狂喜渐渐平息之后,他想起应当和家人一道来分享这份奇迹,可他的妻儿也成了冷冰冰的金子塑像。于是他开始感到孤独,只好安慰自己说:“毕竟,我有了再也用不完的黄金,虽然没有了亲人,但我还可以用金子买到我想要的一切。”结果他很快对购物也厌倦了,因为他买来的一切都变成了同样的金子。最后,他开始饿了,这时他才发现所谓的幸运已为自己带来了最大的不幸,因为所有的食物在他手中都成了无法食用的金子。“老天呵,把我的魔力收回去吧!”他哭泣着、恳求着,在饥饿和孤独中慢慢地死去。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把自然中的一切都变成了钱,钱能够买到的或许也只是钱了,我们又将何以为生?所以说,财富决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幸福是由众缘和合而成。从个人生活来说,幸福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此外,和睦的家庭、真诚的友谊、纯洁的情感,也都是幸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的幸福又是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时至今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为掠夺资源而爆发的争斗始终没有停止。当世界失去安宁的时候,生活在其间的每个人又何尝有幸福可言?而从生存环境来说,人类的命运又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幸福来自于自然的馈赠,来自于自然的哺育。所以,保护自然也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只有认识到幸福的真正内涵,我们为寻求幸福所付出的努力才可能行之有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