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何因贤者说法得长寿。用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足。归寂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泽。用是故得端正。何因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闻。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是为五法说经者得福也。诸比丘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听到佛讲的话,就好像佛就在我们面前
提要:
■ 听到佛讲的话,就好像佛就在我们面前
■ 因为各地时间不同,所以称“一时”
■ 佛是指释迦佛
■ “告”是指佛对弟子的教授教诫
■ 比丘有乞士、破恶、怖魔的含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听到佛讲的话,就好像佛就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讲《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这部经并不长,主要是讲贤者说法有五种福德。
“闻如是”,或者“如是我闻”,意义是一样的,我曾经听到佛这么说。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呢?因为既然是你亲自听到佛这么说的,就知道不是传闻,容易使听的人起信心,我们听到的时候,好像佛就在我们面前,也容易产生跟佛非常亲切的感觉。
因为各地时间不同,所以称“一时”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一时”,没有说具体的时间,因为古今中外时间都不同,佛经要传遍各地,由于时间上的差异,说了一个时间,反而使人容易着相,在时间上起分别心。比如四月初八,是释迦佛圣诞,这是按照中国的时间来说的,但是在东南亚国家就不是这么说,所以在佛经里往往都称一时,就是有这么一个时候。
佛是指释迦佛
“佛”是指释迦佛,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释迦佛。“在舍卫国”,其实舍卫国是个城市,为了避免与他国同样名称的混淆,所以就称为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在这个地方经常讲经说法,这个花园是祇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合起来供养给佛作为说法的地方。
“告”是指佛对弟子的教授教诫
“佛告诸比丘”,听法的时候,比丘很多,所以称诸比丘。这个“告”字,就是佛说法告诉听法的人应该这样学、这样修。所谓教授教诫,佛教我们,我们是接受佛法的人,所以叫教授,佛还告诫我们什么不应该做,所以叫教诫。
比丘有乞士、破恶、怖魔的含义
“比丘”,是印度话,翻译成汉文就叫“乞食行善之士”,是出家受具足戒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种意义:一、乞士,就是一面向信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佛陀乞化法食,以滋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瞋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所以称怖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