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规定比丘不得耕种贸易
提要:
■ 比丘为断世俗习气,所以托钵
■ 在家人储备多,烦恼多
■ 今天不准为明天托钵
■ 中国僧人没有实行托钵,起了很多贪欲和争端
■ 即使不托钵,储藏的东西也不要太多了
■ 佛规定比丘不得耕种贸易
■ 寺庙用土地收租成了地主阶级
比丘为断世俗习气,所以托钵
现在只说一种“破恶”,要断烦恼才叫比丘,佛弟子都应该要断烦恼,但是对比丘要求高。比丘既然出家了,就要断绝世俗上的习气,所以要剃除须发,不穿世俗人的衣服,里里外外都要染衣,要托钵,不像世俗人那样,动脑筋今天去买什么菜,还有储存的仓库,这都是世俗人干的,容易产生烦恼习气。出家人要断掉这些世俗烦恼,尤其要去掉烦恼中最容易起来的贪心。
在家人储备多,烦恼多
在家人有个习气,要储备很多东西,今天吃不完,保存起来明天吃,这种习气给在家人添了很多的烦恼。去买的时候要挑选,要动脑筋去想,买来了又要煮,多余的要保存起来,保存久了容易发霉,还要经常拿出来晒,出了虫了就更麻烦了,诸如此类,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和烦恼。既然出家了,要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如果不从这里跳出来,修行是很困难的,所以佛就主张托钵乞食。
今天不准为明天托钵
托钵了也用不着去买米买菜,也用不着煮,而且托钵有个规矩,今天钵里的东西只能今天吃,不准放到明天,到明天要再托钵,所以也不用储存。像东南亚国家的比丘如今仍然是按佛制托钵,托钵的时候,也不一定一家一家上门去乞,他们一早就站在路边,是有信众来给你供养,你自己看,钵里的食物,足够你一天吃,就不再要了,因为吃不完不能保留到明天,不用煮,不用洗,就有很多时间可以修行。所以托钵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中国僧人没有实行托钵,起了很多贪欲和争端
佛教传到中国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也就是中国佛教把原始佛教有所改变了。首先中国佛教始终没有实行过托钵制,或许有个别的比丘,他曾经发心托钵,可惜没有坚持,也没有普及起来。所以随之而来,形成出家人很多的麻烦,有些出家人也由此起了很多的贪欲,起了很多的争端。
即使不托钵,储藏的东西也不要太多了
后来呢,在供养上又有所改变,变成供养钱了。又发展成贪钱财,这些都是离开了托钵所起的后患。即使难以实行托钵制,至少不应该有所贪图,储藏的东西也不要太多了,更不应该像中国以前的情况,很多寺院都有自己的土地,出家人自己耕种。这虽是出家人的勤劳,但不合佛制。
佛规定比丘不得耕种贸易
而释迦佛规定的是出家人不得耕种贸易,所以中国佛教的演变,已经离开了原始佛教。在家人从劳动中去获得钱财,用钱财购买粮食维持生活。出家人自己种菜种粮食,有的是为了维护生活,但有的是追求耕种的利益,这样就离开了出家的目的。
寺院用土地收租成了地主阶级
还有一种,以前有的寺院往往土地很多,自己来不及种,就租给农民,所以在解放后土改时,很多寺院里的当家都被划到地主阶级去了,因为他们利用土地收农民的租,这也违反了佛的制度,这时候,业报就来了。当时土改时,地主是很苦的,因为是剥削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