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
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提要:
■ 病人对医生起欢喜心,就有希望
■ 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 母爱不能由他人代替,少了父亲的孩子容易自卑
■ 到老看不穿,是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病人对医生起欢喜心,就有希望
一个家庭如果只有爸没有妈,孩子长大了心理就会不健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病态。有这么一个女孩子,看见人会发抖,她到我年轻时工作单位的办公室来,求我给她作心理治疗。我说“你在我面前发抖不发抖?”她说“我现在不紧张”,我说“既然这样,你是有希望的。”
昨天还听到有人向我反映,说奇怪确实奇怪,有的同学对任何同学都看不惯,都怄气,偏偏对傅老师特别亲,怪现象。如果这也是一种病,那么只要你对我不紧张,对我有欢喜心,你就有希望,因为我是医生嘛。
那个时候我就给她做个别的心理分析,每星期一次耐心地与她谈心,后来这个病就好了。我从她写的病史与自传中分析出一个关键,她从小死了妈,所以致成了她的心理病态。为什么紧张?缺乏母爱。
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我今天弘法培养佛门人才,我总是对自己非常不满,为了报佛恩、报师恩,总想再干出点成绩来。听说有的出家师父非常理解我,同情我,说傅老师身边有一百多个学生,不简单啊,现在一个庙里有七八个人都吵得不得了。
为什么你们今天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你们离开了爸,离开了妈,所以我只好又当爸又当妈,又给你们爸的智慧又给你们妈的悲心。其实爸也好妈也好,总的一个精神是爱,老师爱学生这才叫老师。
母爱不能由他人代替,少了父亲的孩子容易自卑
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往往不健康。有个从小死了母亲的孩子,奶奶特别宠爱她,她得到了幸福挺高兴,所以个性开朗。由于宠爱的关系,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看到别人高兴就有点不舒服,如果这种高兴跟她有点矛盾,妒嫉心、瞋恨心马上就来了,这就变成双重人格了。
母爱是很难让别人来替代的,除非这个人比较特殊,既有父亲的智慧,又有母亲的慈爱,这样才能圆满。如果从小没有父亲,这个孩子也会心理不正常,一自卑,二不果断,三缺少理智。父亲不管是言语的影响,还是行动的影响,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自尊的力量、理智的力量、果断的力量。一个男性就是具足这样的优点,所以一个家庭,父母双全是最幸福的。
到老看不穿,是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为什么有的家庭里面父母双全,孩子也不行啊?因为父母本身就不行嘛。刚才举的例子不过是启发,世间上的一套学问漏洞百出,当然有上中下的差别。上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比较好,中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平平凡凡,下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调皮捣蛋。众生不学佛法的智慧是摆脱不了愚痴的,为什么有的人到老还看不穿?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觉悟从哪里来?你听了明白了也叫觉悟了,这个觉悟世间上人全有。思想搞不通,搞通了他一身轻松,就说他觉悟了。可是今天觉悟了明天又不觉悟了,要使觉悟真正起觉悟的作用,要使觉悟不断地增上,就离不开要圆满自己的智慧悲心。而我们所讲的智慧悲心不是凡夫的智慧悲心,我们要学习成就佛陀的智慧悲心,那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佛陀这样的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