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6)           

 佛陀语录 (6)

人 品

十二、品行好的人,一定会教导、训练自己。

注:好人有二种,一种是智识好,一种是品行好。智识好但是品行不好的人,不能算是好人。好人,一定要智识好和品行好。要品行好,一定要随时常教导训练自己。

十三、自己已经教导训练好的人,一定得到难以得到的依靠。

注:无论人或动物,都是贪生怕死。动物碰到危难便逃走;人类遇到困难,便想到可依靠的人。其实,如果自己时时教导训练自己,一生便无危难,亦就是得到最可依靠的了。

                     (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胜经》

193.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这是身体的动作。

194.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这样,身体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195.身体里装满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

196.还有鼻涕、唾液、汗液、浆液、血液、润滑液、胆汁和脂肪。

197.从它的九窍中,经常有污秽流出:眼屎从眼中流出,耳屎从耳中流出。

198.鼻涕从鼻中流出。从口中有时吐出胆汁,有时吐出痰。汗液从身体排出。

199.它的头颅充满窟窿,里边装着脑子。傻瓜出于无知,才认为它是好东西。

200.身体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扔在坟场,亲人们不再照看。

201.狗、豺、狐狸、蛆虫、乌鸦、兀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

202.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理解了身体,因为他看到了真相。

203.那个就像这个,这个就像那个;从里到外,抛弃对身体的渴望吧!

204.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摒弃欲望和贪求,获得永恒的宁静,达到坚定不移的涅槃境界。

205.具有双足的身体需要照看,它污秽不洁,气味难闻,充满各种腐臭,到处流淌液汁。

206.具有这样的身体,还要自以为了不起,蔑视他人,这种人只能是瞎子。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法 藏 碎 金 

布施门

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怠。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密,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金刚经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诸法性空,于性空之法,心不应有住。故无性之法,尚须无住心契合。

菩萨行有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今说布施一种,是以布施以例其余也。若具足说,应为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行于持戒,行于忍辱,行于精进,行于禅定,行于般若。

所谓不住色行于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吾人住心,不外六处。即色、声、香、味、触、法。菩萨应如实知诸法性空,不应取著六尘法相。不应住六尘行于布施,行于持戒,行于忍辱,行于精进,行于禅定,行于般若。

此即阐明无住的道理。阐明无住道理者,即是答覆应云何住也。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释智谕 讲述)

【阅经录片】经 录 片阅 经 录 片阅 经 录 片

            梵天与上帝

《起世经》卷第一:“……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骄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

此寥寥数语,已将神教的“神造万物”,和佛教的缘起观,截然划清。神的观念,在初民社会中普遍存在,中外皆然。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