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12)           

 佛陀语录 (12)

人 品

二五、人不可忘却自己。

注:人,有一些是生长在富贵的家庭,有大财产、有大权势,所以骄傲自恃。这是忘却自己、不知自己,不知自己亦是一个人。有些生在贫贱的家庭,后来大富大贵,便傲慢自恃,这亦是忘却自己、不知自己,不知自己亦是一个人。忘却自己的人是一个坏人。

二六、不要为别人的利益,而破坏自己的利益。虽然,是较多的利益。

注:利益有二种,一种是自己的利益,一种是别人的利益。人不应该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破坏自己的利益。亦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他人的利益。
                      (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法藏碎金

不应贪求名利

《大乘起信论》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众生,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外道六师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食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偏学瑜伽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              (摘自《金刚心总持论》 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

【阅经录片】

生死长远,实可厌患

《增壹阿含》卷四十九: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流转生死,经历苦恼,于中悲号涕泣,泪出为多耶?为恒水多乎?”尔时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观察如来所说义,经历生死涕泣之泪,多于恒水。”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说无有异!汝等在生死,泪多于恒水!所以然者?于生死中亦更父母终亡,于中坠泪不可称计;长夜之中:父兄、姊妹、妻子、五亲、及诸恩爱,追慕悲泣,不可称计。是故,比丘!当厌患生死,去离此法。如是,比丘!当作此学。”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佛陀的格言

陈柏达居士选译

三、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十、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十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十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十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羞耻经》

253.一个不知羞耻、蔑视羞耻的人说道:“我是朋友。”但他从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这样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4.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

255.热衷于找裂痕、挑差错的人不是朋友;与他相处,就像儿子睡在母亲怀中,这样的人才是朋友,不会受别人离间。

256.想要获得果实的人,肩负人生职责,勤奋努力,由此产生快乐和幸福,带来荣誉。

257.品尝了隐居和平静的美味,摆脱恐惧,涤除罪恶,进而品尝正法的美味。”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