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23)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一:双品

10、已弃除烦恼之污染1,戒行具足,
    具备自制与真实的人,
    真正配得上身披袈裟。
   (注1:即以四道智根除了诸烦恼。)

11、把不真实的视为真实,
    把真实的视为不真实。
    持此邪思惟的人,
    不可能觉悟真实法。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汝应持戒,汝若不持,汝口虽说,自耳不闻,如是种种被他讥毁,何能劝人守护净戒。以是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净戒,然后为人说正法要,有情闻已,便能信受。(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婆罗门法经

295 “那些婆罗门乞求了大米、床榻、衣服和酥油,放在一起,准备祭祀。在举行祭祀时,他们不杀牛。

296 “正如父母兄弟或其他亲属,牛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们身上产生良药。

297 “牛提供食物,力量,美丽和幸福,他们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不杀牛。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佛陀的最后教诲

——节译自英文版 MAHA-PARINIBBANA SUTTA AND THE TEACHING OF BUDDHA

“一切我的教诲都是由我亲证而来。你们要好好地随顺它,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依循它的精神而行。如果你们疏忽了它,即使你站在我身旁,但并没有见到我。如果你们依循我的教诲,即使你远离我,但你实际在我身旁。”
                     
(摘自《法讯》2004年 总第二期)

 佛陀的格言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陈柏达居士选译)

不认六尘缘影为心

《杂阿含》卷三十七:(佛为病重比丘说法)佛告比丘:“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识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复问比丘:“于意云何?有眼识故有眼触、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云何,比丘!若无眼触、则无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苦乐、不苦不乐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是故,比丘!当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终,后世亦善。”……(乃至该比丘)于法无畏,得般涅槃。

此段说法,可与《金刚经》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作一注脚。其说理的超特和合乎逻辑,足使世间上的一切哲学家、科学家、神学家……失其根本,默然失辩,而要虚心请益了。若人依而行之,将见根尘脱落,常光现前,安住于不生不灭的寂常境界!(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