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29)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一:双品

  19、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
    然而并不依法实行,
    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
    没得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二盗戒)《梵网经菩萨戒本》(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船经

316 人应该崇敬能从他那里学到正法的人,正如众神崇敬因陀罗。这种受崇敬、受欢迎、学识渊博的人能晓喻正法。

317 一个坚定、勤奋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领会精义,铭记于心,依法行动,他便成为聪明睿智的能人。

318 如果追随低能愚昧,不明事义而妒忌心重的人,他就不可能领悟正法,驱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佛陀的格言

九、愁苦

六○、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
                            (陈柏达居士选译)

*阅经录片*

根,尘,识能作厌离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于彼生厌。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意识、识触,意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生厌。

“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迷己逐物

佛陀再次说道:“你有没有看到自己?寻找一个不知去向的女子重要,还是寻找自己重要?”

佛陀的话像晨钟惊晓梦一般震撼了这名男子。他赫然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啊!竟然迷失自己,不知寻找自己本有的佛性,而一意追逐财富的空花、虚名的水月。

他的梦终于醒了,向佛陀称谢后,他放弃了向外追逐的愚行,设法找寻自己。
                            (摘自《日日是好日》)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