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40)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二:不放逸品

  30 由于不放逸,
    摩伽婆得以生为诸天神之王。
    精进永远受到赞赏,
    懈怠永远受到责备。
(注:摩伽婆是摩卡罗村的青年,由于造路与清除平地,而得以投生为帝释天王。)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首楞严经》

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偷,修禅定身,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文基娑经  ③

347.“在这世上,任何导致愚痴、带来无知、容纳疑惑的束缚,在如来面前都会消失,因为他是人中慧眼。

348.“如果一个人不像风驱散云团那样驱散污染,那么,整个世界就会被黑暗笼罩,即使具有光辉的人,也发不出光芒。(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佛陀的格言

十二、行善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陈柏达居士选译)

 

*阅经录片*

五阴(蕴)略释 ⑧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五种杂质

有五种杂质会影响金的弯曲度、可造性、光泽、坚韧度,使它不易达臻完美的效果。那五种杂质呢?即铁、铜、锡、铅、银。金若纯净不含杂质,则易于弯曲、可造性高、富有光泽、不会脆弱,可达臻完美的效果,人可用它冶制成自己喜爱的各种装饰品,如图章、戒指、耳环、颈链等。

同样的,有五种杂质会影响心的灵活性、可造性、光泽,使其不适合断除污点。那五种杂质呢?即感官之欲、憎恨、懒散怠惰、烦躁不安、疑惑。心若摆脱这五种杂质则能发挥其灵活性、可造性、光泽、不再脆弱,适合断除污点。人也因此能引导纯净的心,去了悟所有能以心来了悟的事,不论它在多深之地,多远之处心都能直接看清。”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