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81)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五:愚人品

72 愚人的知识只会伤害他自己,
  它毁灭了他的福业,也使他的头颅
  破裂。
 (注:头颅是指智慧。)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

◆法藏碎金◆

禅 定 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譬如虚空,虽能容一切诸物,而离有无。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普入一切世间,而离世间想。虽勤度一切众生,而离众生想。虽深知一切法,而离诸法想。虽乐见一切佛,而离诸佛想。虽善入种种三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无所染著。(十定品第二十七)(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

摩伽经 ③

492 “一个想积功德的婆罗门在祭祀时,应该在适当的时刻把祭品赐给这样的人:他们摆脱一切束缚,自制,超脱,无烦恼,无贪求。

493 “一个想积功德的婆罗门在祭祀时,应该在适当的时刻把祭品赐给这样的人:他们摆脱贪欲,忿怒和痴迷,灭寂烦恼,恪守梵行。

494 “一个想积功德的婆罗门在祭祀时,应该在适当的时刻把祭品赐给这样的人:他们不虚妄,不骄傲,不贪婪,不自私,不渴求。

495 “一个想积功德的婆罗门在祭祀时,应该在适当的时刻把祭品赐给这样的人:他们不沉溺贪欲,越过水流,无私地游荡。(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

佛陀的格言

二十七、信心

一七八、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一七九、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一八○、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陈柏达居士选译)

☆☆☆☆☆☆☆☆☆☆☆☆☆☆☆☆☆☆☆☆☆☆☆☆☆☆☆☆☆☆☆☆☆☆☆☆☆☆☆☆☆

什么因素使佛法持久

金米拉问世尊:“如来证入涅槃后,什么因素能使佛法持久?”

“当如来证入涅槃后,如果男女僧众、居士能够敬重与注意佛、法、僧,能够敬重与注意修行、禅定、热诚、善好,那么佛法就会持久。”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

 

     不轻慢未悟善知识 ①

《杂阿含》卷十四……尊者殊胜言:“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非漏尽阿罗汉也。”尊者那罗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复言:‘非漏尽阿罗汉耶?’”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罐无绳,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由以上譬喻可以了达,虽是具缚凡夫,但如夙具善根,或佛学修养颇高,则一样能述说圣人境界,而不致有所谬误!如阿难尊者居于学地,能受持十二分教,以及说法使对方证果等,即系显著一例。故对于真实参禅的人,以及真实研教的善知识,要虚心请益,不宜以其未悟,而生轻慢心。(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