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
(46)

傅味琴讲于 2006.3.2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
带领他们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提要:
 ■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带领他们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 菩萨看众生犹如独生子,哪能断掉对众生的爱,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 有些人执着自己的身份,不愿带着小一辈往前走
 ■ 古代读书为求官,隐居为清高,受了影响的佛弟子,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
 ■ 执着身份和阶层,能称大乘吗?苦海里的居士也盼望能得度啊
 ■ 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一退心就回家,不想改变,修行就更困难
 

修菩萨法的人要为众生作梵行侣,带领他们
走在清净道上,不要把懒惰作谦虚

修菩萨法的人不要被众生牵着鼻子走。不要跟着众生屁股后面团团转,是你是度他,而不是他度你,要有觉悟,不管他名多高,财多大,你应该带领他们往修行路上走,起个引导作用,作为他们清净道上的伴侣,这就是大乘修法。

假如你看见众生就讨厌,也不想帮助别人,理由挺漂亮,“我没有水平帮助他,我自己都没学好”,好像很谦虚,其实这是你的个性关系,实际上也离不开你的懒惰。

菩萨看众生犹如独生子,
哪能断掉对众生的爱,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有天性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什么不好,没有父母的爱,小孩子生出来就会被丢到垃圾桶去,一个也活不了;没有父母的爱,小孩子怎么长大?没有父母的爱,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进了佛门,父母爱的天性还是有必要保留,而且还要爱得更伟大,把这个爱放大到一切众生身上,在众生身上发挥你的父爱母爱,菩萨看众生犹如自己的独生子。修行是叫你断掉世俗的爱,并没有叫你断掉菩萨对众生的爱,这是观念的转变、习气的转变、情感的转变,修行哪可以修成枯木头?

有些人执着自己的身份,不愿带着小一辈往前走

前几天男众部来了一个出家人,据说第二天早晨就走了。这有点不好理解,千里迢迢来到这儿,或者看了我们杂志,或者听别人介绍,来的时候肯定印象很好,怎么过了一个晚上就走了?别人告诉我,他说:“这儿居士太多”,这就奇怪了,出家人是人天师表,居士称你师父,你不在居士面前做好榜样,引导居士往修行路上走,反而跑掉了,那居士归依僧也白归依了。

现在有些出家人来了以后,这样不适应那样不习惯,但是他们本人却自由散漫,还很傲慢。如果你有觉悟有智慧,你也应该带领带领居士往前走啊,怎么会合不来呢?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执着于一个身份观念:高的跟低的合在一起,有伤自己身份。

古代读书为求官,隐居为清高,
受了影响的佛弟子,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

这种风气可能有几百年了吧?当然也离不开儒教道教的影响,特别强调孤高,孤就是表示高,要高就必须孤,受这种影响,就出现了所谓的世外隐士。古时候的读书人,一方面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求官,一方面讨厌人,最好躲在深山里过隐居生活。这不是矛盾吗?可能他的意思是要么做官,很荣耀,要么干脆跑去做隐士,很清高。佛门里的修行人受了儒教道教影响,慢慢佛法就被灭掉了。中国号称大乘佛教,受了这种思想影响,菩提心就发不起来,出离法又不肯修,佛法不就灭了?

执着身份和阶层,能称大乘吗?
苦海里的居士也盼望能得度啊

这孤高的心态后来大大发展,如今居士成为“小众”,执着身份和阶层,这叫大乘吗?难怪现在佛门里当师的,从不重视怎样去度居士,只跟居士们说:你学什么法呀?居士只要到庙里来供养供养,培培福就是了。沉溺在世俗苦海里的众生也盼望能得度啊。

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一退心就回家,
不想改变,修行就更困难

长期以来佛门经过如此演变,今天要改变这种种的风气很困难,尤其是你希望他改变,他却不想改变,那就更困难。出家人反正天下丛林饭如山,居士脾气难调,女生一批评就哭鼻子,男生一怄气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再不对明天回家。即使劝他别退心,他心想:“退心又咋的呢?我又不是头一次退心。”这种人,上海土话叫老油条。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