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

德行

—————————————————

没照佛法做,当然不能证悟

有的人也知道一点佛法道理,修行的方法、经验,但是他做不到,不照做。不照做也不行啊,比如说我们来这个九峰山,这条路我已经知道了,我就站在福鼎城关底下,九峰山就在上面,但两个脚不走路,就永远不能到达九峰山,这就叫作没有照做。没有照做当然不能证悟了。

要解行并重,才能成就

要想证悟,解行两种都不能缺少,缺少一个,你都不能成就,所以说解行并重,同样的重要。比如眼睛和脚,你说我很需要眼睛,不需要脚,那不行;我需要脚不需要眼睛,那也不行,两种都需要。解行并重你才能成就。

如果说我学佛不经过这信解行证四个阶段,那你学佛就学错掉了。

戒的性质是防非止恶

学佛的总归纳为戒定慧三学,三藏十二部包括起来也不超过戒定慧。第一个佛给我们讲戒律,戒律它的性质就是防非止恶,它目的就是把不对的地方止掉,要防,不让它以后再犯。

戒的范围很大,法律制度都要遵守

戒的范围包括很广,不止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凡是佛在佛经的教训,我们都要遵守,都要照做,这是教诫。除这戒律以外,国家的法律规章,我们也要遵守,不遵守你就犯法了。还有地方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也要遵守,才会受这地方人的欢迎。你这个守法的人到任何一个国家,到任何一个地方,人们都欢迎。比如到新加坡、香港,那边的什么规矩,我们也要遵守。他们那边把口水吐在地上还要罚款几十块,你不遵守,你自己吃亏啊。每一个单位里面都有它的规章制度,这也是个戒律,都要遵守。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叫定

进一步,有戒肯定你内心里就有定了,守法的人他这个心很静啊,心静下来慢慢你就得定了。《圆觉经》里说:“尸罗不清净,禅定不现前,无量清净慧,皆从禅定生。”这句话就把戒定慧这三种联带起来,好像宝鼎一样,离开了一个,这个宝鼎会倒下。戒定慧三学很重要,第二个就是定,这个定功你们做得比我好,我讲不来,讲到禅定傅老师讲得很好。你们这一段时间都是听讲禅定方面,你们听的也比我多,各方面的知识也比我广。真正讲到禅定这两个字就是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样的定才是真正的定。外面所有的种种境界,我们不执着,这就是禅;内心里面见到外面种种的境界,内心里面不会动,那就叫作定。

禅定内容很广,有深有浅

禅定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这是很不简单的事。过去有很多的大德,有的菩萨故意到这个城市闹市里面,在热热闹闹的地方修禅定,不管什么境界现前,在他的面前财、色、名闻、利养等等,他根本不会动心,他要做到这样的程度。禅定是很深很广的,有浅有深,但基本内容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如果做到这几个字,那你这个禅定的功夫是很深。

分别邪正、是非,就是有智慧

智慧的“慧”,是说能分别邪正,决定是非,哪种是邪的,哪种是正的,哪个是是的,哪个是非的,这个人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就能分别得出来,这种是邪教,这种是正教,这种行为是正的,那种行为是邪的。是非、邪正他看得清楚,这人就有智慧,所以我们学佛要学这个智慧。

内心烦恼伏下去叫“伏烦恼”

我上次到福鼎城关,有个居士问:“我们佛教里面什么叫伏烦恼?”他有看到这样的书,但是他不懂伏烦恼和断烦恼。伏烦恼就像一桶泥水,很脏,泥沙一大堆,这堆泥沙就是我们的烦恼,要过一段时间,这泥沙慢慢就沉下去了。我们内心里面的贪嗔痴慢疑以及见思烦恼等等,就等于这个泥沙一样,这些像泥沙那样的烦恼,你把它伏下来,不让它起作用。又好比石头压草一样,把这草压下去,不让它再生上来,这就叫作伏烦恼。

把烦恼断了,叫“断烦恼”

断烦恼是更深的功夫,断烦恼就是这一桶的泥沙全部清除得干干净净,桶里面的水都是清水,从上面看下去,就看得清清楚楚。你把这烦恼断尽了,等于把这泥沙全部拿掉,干干净净,这个时候叫作断烦恼。

你把这样的烦恼全部断尽了,证了阿罗汉了,叫作无学的地位,证了阿罗汉就无学了。

善知识难遇

过去古大德有一句话这样说:“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你要想修行,首先要问这些祖师大德,他把修行经验都写在书里。现在这样的大德很少了,在这世间不能说没有,但我们很难遇到。能够遇到这样的大德,他是过来人,他有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修行就比较容易成就。你要去九峰山,有来过九峰山的人,你问他九峰山从哪里走,从哪里拐弯。我们按照成功了的经验去修行,就容易成就,这叫善知识,善知识是很难遇的。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修行主要就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这个身体不能成佛,无论佛说什么法,他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把自性里面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的障碍除掉,除尽了,你就成佛了。

修行的目的,是要修心。一天到晚观察这个心,不让这个心念向不好的地方去想,那你就有一点修持功夫了。因为我们这个心一不小心就胡思乱想,一乱想就想到坏的地方去,身体和口就要向坏的方面去造业。如果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口业和身业就会向善的方面,去造善业。

“业”起于“心”

善业恶业完全是归于你的心念,思想正确,你的行为就会正确;思想不正确,你的行为就不会正确。

修行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开悟也是心开悟,所以我们放蒙山咒里面不是有这么讲吗?“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造。天堂也是我们这个心造的,地狱也是心造的,作十善业就是天堂,作十恶业就是地狱,这都是我们心去作的。

心是身体的主人

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的心去用,心是身体的主人,要叫身体作善,身体就作善业。要嘴巴讲善的话,它就讲善的话;要嘴巴讲坏的话,它就会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身行善身造恶在于会用不会用

这个身体看你会用不会用,会用,是一切善之本;不会用,也就是一切恶的本源。做一件善事也靠这个身体,做一切坏事也是靠这个身体。

嘴巴也是一样,看你会用吗?会用,用嘴巴来讲经说法,讲好话,讲善话,劝人家的话,那就会用了。你这嘴巴不会用啊,整天讲假话,讲毁谤人家的话,自赞毁他的话,讲妄语绮语等等,那这嘴巴我们就不会用了。

钱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心

外面的物质也是一样。钱也是一样,有人说我这个手不拿钱,那就错了,为什么这个手不拿钱,钱不会害你的,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心,不是钱。这钱如果会用呢,建寺庙要钱,开条公路你也要钱,印一本经书也要钱,塑一尊佛像也要钱,去乘车也要钱,看你这个钱会用不会用啊。会用,这个钱的功德非常大,不会用,这个钱也会造非常大的罪业。世间上的人,有钱的人不懂得用这个钱,乱花,吃喝嫖赌,这个钱就造无量的罪过了。

知识不能向坏的方面发展

你可以把你的知识,你所学来的文化向好的方面去发展,那就有用了。你如果把这个文字学来向坏的一方面去发展,也会引导很多人走向坏的道路,所以这个文字也非常重要。就看我们会用不会用,如果不会用呢,那这文字也是害人的;会用呢,这个文字就有无量的功德。

上一页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提要:

 ·没照佛法做,当然不能证悟
 ·要解行并重,才能成就
 ·戒的性质是防非止恶
 ·戒的范围很大,法律制度都要
  遵守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叫定
 ·禅定内容很广,有深有浅
 ·分别邪正、是非,就是有智慧
 ·内心烦恼伏下去叫“伏烦恼”
 ·把烦恼断了,叫“断烦恼”
 ·善知识难遇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业”起于“心”
 ·心是身体的主人
 ·身行善身造恶在于会用不会用
 ·钱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心
 ·知识不能向坏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