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文殊五字真言念诵略法》简解(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殊圣诞为来文殊院学法的同学讲解

王东辉  2006年5月1日

我们先讲“加行法”,加行法一开始就是赞文殊菩萨“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就是大乘的四无量心, “慈悲喜舍”是所有的修行人必须要修的,不管你是大乘还是小乘,即使你要成就阿罗汉也要修慈悲喜舍。否则瞋恨心一起来,就要下地狱。

“慈”就是给予众生快乐,不但要给他们快乐的结果,还要给他们快乐的原因。比如我们给别人一点钱,他会用光的,我们给众生一点快乐,但是这点快乐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还要让众生知道怎样才能不断地得到快乐,这就要引导众生按照佛法来修戒定慧,那么众生肯定能够得到眼前乃至将来的种种安乐。

“悲”就是拔苦,如果看到众生有苦,我们要帮助他解决困难,消除苦恼,这就是悲心。同情别人的苦难,我们就会伸出手帮助他,把他从苦海里拉出来。我们要帮助众生解决苦的原因,不但帮了这次,还要使他将来也不要掉到这样的苦恼里去,众生为什么苦呢?就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如果我们帮助众生消除贪瞋痴烦恼,他们将来就不会掉在苦海里。

“喜”是什么呢?对于众生的快乐和一切善行我们由衷地欢喜,和他们一起高兴,为众生的安乐而快乐,为众生的功德而欢喜,这是我们修随喜。相反的就是妒忌,别人有胜过我的地方,不但心里嫉妒怄气,嘴巴上还要说人家坏话,行动上搞破坏,总希望别人不如我,这样我才高兴,这是众生的烦恼习气,损人又不利己。修行人要修随喜,随喜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假如你看见别人的功德你随喜,那么别人的功德也有你一份,只要你能生起欢喜之心,就能累积无量功德。

“舍”,就是修平等,尤其是怨亲的平等。一般的人看见对自己好的人就非常愿意跟他靠拢,看见他就高兴——这是我的亲家;看见曾经对我不好的人,对他有意见,看见他就讨厌,路上遇见他,我就绕开走,一想他心里就不痛快,这就是凡夫的不平等的心。修行就要把怨亲的不平等放下,看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父母的恩德我们报都来不及。即使现在害过你的人,他过去也曾经对你好,将来也会成为你的朋友。所以怨亲是不定的,仅仅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主观的立场上区分了亲家和冤家,一点也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如果我们的心不平等的话,我们就会永远处在纠纷和痛苦之中。这是简单地讲“慈悲喜舍”。

文殊菩萨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里面有一个“大”字,大是指心量大,整个法界的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面,一个都不漏。由此可以类推,我们在座的各位,文殊菩萨从没有把我们漏掉,文殊菩萨对待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独生子一样,这就是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我们相信这一点,就很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如果对这个人关心,对那个人不关心,或者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讨厌这个人,排斥那个人,他就称不上是菩萨,更何况是大菩萨,大菩萨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相好光明以自严”,“相好”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就是智慧的光明。怎么样得到相好?不是脸上涂一点化妆品就是相好,化妆品是迷惑人的,菩萨的相好是修行的功德所成,尤其是修定的功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累积了无量的修行功德,才感应到的。智慧光明也是定中出生的。所以通过修禅定可以改变我们的相貌,出生我们的智慧光明。画像上菩萨有许多装饰品做庄严,菩萨真正的庄严是他的相好光明,菩萨以修习戒定慧的功德来庄严自己,才是真正的庄严。众生看到这样的庄严,他受到的不是迷惑,而是一种感召、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众等至心归命礼”,所有的人在文殊菩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精神的感召下,面对着菩萨的相好光明,都不由自主地一心一意地顶礼皈依。

下面讲“归依”,归依是一个根本法门。刚进佛门就是要归依,修行修到最后还是离不开归依。归依是佛弟子的一个标准,你没有归依三宝,就算不上一个佛弟子;假如你没有好好遵守归依戒,你也称不上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