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佛门要清净,应像莲花那样一尘不染
■ 欲界众生离不开欲,修行人不要把离欲理解错了
■ 依文解义,以学文化方式来作为修行,是体悟不到佛法中真实义的
■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觉悟
■ 离欲是离贪瞋痴,而不是不吃饭、不睡觉
■ 把离欲理解错了,人失去了自卫的本能,会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门要清净,应像莲花那样一尘不染
莲花比喻清净,这是表法。为什么佛经以及我们讲法常会提到莲花?因为佛门清净,所以用莲花来表示。莲花为什么能表示清净呢?咱们山门口贴的两句经书里的话就说明了问题,“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莲花的根虽然生长在污泥中,可是莲花是升出水面开花的,它一尘不染,这就是莲花的特点,也说明我们佛门的特点就是要清净。
欲界众生离不开欲,修行人不要把离欲理解错了
我们今天都在三界之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天有人,我们是欲界人,欲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欲。如果要他离欲,他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完全离开欲,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他会死亡。比如粪缸里的蛆,我们看不惯,但是它很习惯,如果你好心把它拿出来放在清水里,它就要死亡。所以修行人要把离欲两个字理解清楚。为什么佛经里的话要通过法师来广大地宣讲?因为经文有许多话是紧缩的,言简义深,如果不是广大地解说清楚,你会搞糊涂,也会做错的。
依文解义,以学文化方式来作为修行,
是体悟不到佛法中真实义的
知识分子因为有文化,自己能看佛经,但绝大多数人会理解错。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习惯自己学,不亲近善知识,结果是依文解义,这样很吃亏啊。我们学佛法说到底不是学文化,如果你用学文化的方式来学佛法,那就错了。
我们也认可佛教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古代东方文化,因为佛教的经书、语言、艺术都是文化。可是修行人不能以学文化的方式来作为修行,否则你是体悟不到的,所以善知识很重要。知识分子自以为有知识,求知欲强,但是往往带有傲慢,这是知识分子很吃亏的地方。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觉悟
佛门看人是平等的,不根据你的文化高低,而是根据你的觉悟。有文化的人往往觉悟还比不上没文化的。当然从三世因果看问题,还要观察你前世的善根怎么样,所以用佛法来看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佛门出现不平等现象,这是人为制造的,当然这种种不平等的现象、错误的现象,为时已久,根深蒂固,只能够逐步转变。
离欲是离贪瞋痴,而不是不吃饭、不睡觉
再回过来说,离欲不能解说成所有的欲望全要离开,佛经里讲的离欲是指离贪欲。欲这个东西并不肮脏,可是你对欲有了贪心,这个贪就是肮脏的。我们种种的苦难,我们流转生死一直到今天做老众生,原因就是我们有贪瞋痴。
从现实生活来看,肚子饿的时候你非常想吃东西,这就是欲。疲劳了总想睡觉,也是欲。而且我们的身体有种自卫功能,自己会保卫自己,比如说,你疲劳极了不去睡觉就会打瞌睡,饿到极点了,你平时不要吃的东西也会吃得很香。
把离欲理解错了,人失去了自卫的本能,
会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经里有个故事:有个人遇到了释迦佛,出家修行证了阿罗汉果。未出家前谁都看不起他,一点吃的东西都要不到,人家看见他就避开。他实在饿得难受,靠吃粪便维持,一直吃到五十五岁,因为他不吃就要死亡,所以人有这种自己保卫自己的本能。
如果我们把离欲理解错了,“既然吃饭是一种欲,修行要离开欲,那么不吃饭”,没几天就会饿死,你不睡觉也得死。一个人有了欲望以后,他心里达不到这种欲望,一般都会造成心理不正常,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