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52)
────────────────────────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6

 

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

提要:

  ■ 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
  ■ 既能接引众生,又能抗拒外界不良影响,犹如莲花一尘不染
  ■ 魔道当世,更要如法修行,正法将灭,更要发菩提心
  ■ 发菩提心就要替后世众生着想,不要专替自己考虑
  ■ 证阿罗汉果好,但不能养成不度众生的习气

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

禅乐,修行人入诸禅定,而受寂静之乐”“受”,就是感受。我们感受到快乐就认为是享受,可是修行人的快乐跟世间人的快乐不同,修行人求的是寂静的快乐,经书里也都是这样说的,离开了这个原则,那他还没有走上修行的道路。如果是初进佛门的人,那还可以理解,因为他刚在学,刚在接受教育;如果进佛门很久了,他还没有走上寂静的路,这个人实在不够资格称为修行人,因为他修行的路线有问题。修行人只有一条路,就是寂静,只有寂静才能清净。佛门修行就是修寂静,不寂静不是佛门的路。在佛门里边吃喝玩乐,为名为利,搞歪风邪气,既不寂静也不清净。

既能接引众生,又能抗拒外界不良影响,
犹如莲花一尘不染

现在每个丛林、每个寺院,为了要摄持引导众生,都欢迎善男信女以及游客来烧香拜佛。他们能进佛门当然是好,我们不可能对他们要求很高,尤其现在是末法时期,你要求高,老是唬起了脸训话,他们难以适应,一不高兴,以后不来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也不得不放宽一点,使他们发个欢喜心。可是作为修行人,我们不能跟着他们转,不能受他们影响。一个修行人,如果既能接引众生,又能抗拒外界不良的影响,那他确实在修行,而且将来能修成像莲花那样一尘不染。

魔道当世,更要如法修行,
正法将灭,更要发菩提心

我这些话实际上就是在讲怎么修行,因为我们今天时代不同,情况也两样了。拿过去来说,善知识很多,每个寺院都还有修行的气象,还有很多很多清净如法的修行人在摄持引导众生。有少部分人为了自己快快成就,什么事情也不干,一门心思闭关用功。只要你表现好,肯修行,度众生的事情就让我来忙吧,你自己好好成就吧,这也是成人之美。

可今天是五欲泛滥的时代,外道魔道当世,各种邪知邪见充满佛门,正法几乎快要灭了。真正的修行人,不但自己内心要非常清净,还要天天发菩提心,因为我们是修大乘法门的人。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个人修行的成就而讨厌、排斥初进佛门的人,以及那些来参观的游客,或者因为怕烦,干脆关起门来修,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看问题要辩证,要客观,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干什么事。

发菩提心就要替后世众生着想,
不要专替自己考虑

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如果佛法的明灯灭了,以后的亲人怎么办?没有佛法,谁也救不了他们。我们个人总有一天要死亡,可是佛法不能让它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发菩提心的人要多替后世的众生着想,而不能专替自己考虑。专替自己考虑,你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即使你修得好,最多证个阿罗汉果。

证阿罗汉果好,
但不能养成不度众生的习气

末法时期能不能证阿罗汉果?一九四九年圆寂的阿迦曼尊者,全世界公认他是一位现代阿罗汉,可是传记中说:阿迦曼尊者菩提心怎么也发不出来。因为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自己修行。他是按照南传佛教的精神,一直住在深山老林里苦修,虽然他证了阿罗汉果,可是他菩提心发不出来了,因为养成习气了。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