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3-4)(总第278)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8.10.15

寂静是指烦恼不动

提要:
 ·把儒教、道教加入到佛法里,那是在佛法的圆满、纯碎前加了个“不”
 ·念佛要静,电视要闹,边看电视边念佛,能达到寂静吗?
 ·有为,必然在动,无为,才是不动,才能寂静
 ·寂静是指烦恼不动
 ·追求名利,搞竞争把别人挤垮,这是贪瞋痴的道路
 ·菩萨要缘起度众生的种种事业,以无漏法教育众生
 ·佛门里受了儒教、道教、世俗的影响,长期以来存在以玄为妙的风气
 ·以玄为高妙,以听不懂为高,这跟学愚也差不多


把儒教、道教加入到佛法里,
那是在佛法的圆满、纯碎前加了个“不”

有些人真是愚痴得不得了。释迦佛是一个成功者,他是觉悟的成功者,是智慧圆满的成功者。现在有些信佛的佛弟子愚痴得不得了,最好佛法还要改一改,把儒教的东西、道教的东西也加到佛法里去,那不是破坏了圆满了吗?破坏了纯粹了吗?就像前面又加个“不”。

念佛要静,电视要闹,边看电视边念佛,
能达到寂静吗?

比如说有许多人特别喜欢念佛,念佛是好啊,可是他还喜欢看电视,念佛他不肯放弃,表示他很用功,看电视也不放弃,表示这是他应得的享受,念佛么要静,电视要闹,所以他躺在沙发上,一面想闹一面想静。那么电视看得高兴,他哈哈笑,看得不高兴,他骂几句人,可是他嘴里还在念佛,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人了。”其实他不是骂佛,他是骂电视里的人。能这样修行吗?你这样修行,你学到的佛法也不叫正法了,正法要寂静寂静。凡是使我们生起热和闹的,我们都要离开。

有为,必然在动,无为,才是不动,才能寂静

“妙善即是涅槃境,即无为法,”有为法,有所作为,必然在动。无所作为,才是不动的。不动才能寂静,一动就不寂静。

寂静是指烦恼不动

那么你们要说了,“释迦佛也在动啊。”释迦佛也吃饭,释迦佛也走路,两条腿不动能走路吗?所以动与不动不是这么解说的,不动摇、寂静,是指不动烦恼,不是不动两条腿。你解说成身子不动就闹笑话了。一块大石头不动,那么大石头能成佛吗?

追求名利,搞竞争把别人挤垮,
这是贪瞋痴的道路

“一切烦恼的因我们要停下来”,在烦恼上我们是无所作为。我们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我们也不把人家挤垮,也不跟人家竞争。所谓竞争就是你胜了,别人就败了,别人胜了,你就败了。一些跳楼自杀的人,都是自己的企业被别人挤垮了,你么胜了,娶十个老婆,他么一个老婆还没娶到,跳楼自杀。有说“竞争能使社会发展”,只要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都赞成。应该是向正路上走,应该向修养品德清净的道路上走。我们佛弟子不走肮脏的道路,也就是说,我们不走贪瞋痴的道路。

菩萨要缘起度众生的种种事业,
以无漏法教育众生

菩萨要缘起种种度众生的事业,要大大地作为,那可忙了,可是菩萨是净化人心,他教育众生都是以无漏法来教育众生。

佛门里受了儒教、道教、世俗的影响,
长期以来存在以玄为妙的风气

“烦恼断则妙善显现,如谈玄妙,而不断烦恼,终是假玄妙。”佛门里这种现象特别普及,佛教本身没有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无非是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还有世俗的影响,世俗人特别喜欢玄,以玄为妙。

以玄为高妙,以听不懂为高,这跟学愚也差不多

佛门里边存在这种风气已经很长期了,佛门里的人即使他还比较好,还喜欢听法,比起不喜欢听法的人,那是好得多啊,可是他喜欢玄,他喜欢听那些他听不懂的法。玄,他认为玄就是妙,玄就是高,他虽然不学愚,我看跟学愚也差不多。你假如讲法讲得非常善巧方便,一听就懂,他不重视,认为这没什么稀奇的,“我一听就懂,有什么稀奇?”

以前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水龙头坏了,他自己修来修去修不好,没办法了,只好叫一个修理工来修,修理工五分钟不到就修好了。修理工问他拿修理费,他就说,“你这么容易就修好了,五分钟还不到,还要我这么多钱啊?”修理工说:“五分钟不到,我能修得好,怎么你五十分钟都修不好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