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懂了佛法,在次第禅的基础上去参一心禅
提要:
佛法不懂,就去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以为是鬼
最好懂了佛法,在次第禅的基础上去参一心禅
打禅七,是为了七天内有所证悟,不懂佛法,何谈修证?
听不懂的法,多听多听也会懂;已听懂的法,再听听,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感受、境界
隔靴搔痒虽也有感受,可与在皮肤上搔痒的感受完全不同
佛法不懂,就去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以为是鬼
禅宗有个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叫你去参,那是叫你到佛法里去参呀,可是他佛法都不懂,光是用这句话去参,“未生前我本来面目,那不是说生下来的面目,是说生以前的面目,那么是鬼呀。”因为他不懂佛法嘛,他只懂得鬼了。从小长到大,听鬼的故事听得多了,小头鬼、大头鬼、吊死鬼、落水鬼……他一想就想出来了。所以啊,你们去参禅,最好学懂了佛法再去参。
最好懂了佛法,在次第禅的基础上去参一心禅
而且最好学会了我们教的次第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喜欢一心禅,那么再去参一心禅。禅宗是一心禅,东南亚国家原始佛教修的都是次第禅。
一心禅出自“如来灵山拈花笑”,这是个特殊法门。前几天,咱们回去了一个小住同学,他向我告假。他很喜欢听法,为什么要回去呢?他去别的地方去打禅七,这个禅七肯定是禅宗的禅七,那是一心禅。他说:“我完成了禅七,我就继续来听法。”我说:“好。”
打禅七,是为了七天内有所证悟,不懂佛法,何谈修证?
有人打佛七,有人打禅七,什么叫七?限定你七天里边要有成就,多多少少要有点成就,不能够全证么总要得到点分证。那么你佛法不懂,你怎么证啊?禅师叫你参“念佛是谁?”你不懂佛法,想来想去:“这么简单,念佛就是我啊。”那么不许讲“我”,“念佛就是‘念佛的人’。”你不懂佛法,往哪儿去参啊?从前如来“灵山拈花笑”,一直到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弘扬禅宗,他们都是懂佛法的,而且都是大成就的人。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然后才弘扬他的一心禅。这个事实,不是证明他是大成就?你去面壁七天看看,不昏倒才怪呢。不昏倒才怪呢。
听不懂的法,多听多听也会懂;已听懂的法,再听听,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感受、境界
所以这一次讲大般若,仅仅好比是开场白,跟你们略微提一提罢了,所以尽量深入浅出。你们听不懂的人,以后自会懂的,你们听得懂的人,再过几年你再听听,你的体会就不一样。比如这个大般若,我的笔记,现在看看感觉又不一样。
当然我年轻时候特别喜欢记笔记,但是记不全的了,说话快,写字慢啊,都是跳来记的。所以清定上师讲的法,我的笔记假如不全,应该我来负责,这个罪过在我身上,因为我没有学过速记,那个时候又没有录音带的,很可惜啊,真是可惜。
我经常想当年能海上师讲法,如果有录音把它录下来,今天放出来,那可殊胜了,你只要听到能海上师声音啊,你殊胜三分。就好像一个病人,一看到名医的脸,病会好三分,那可殊胜了。所以科学用得好,对人类是有利益的。去发明武器,就不太好。
隔靴搔痒虽也有感受,可与在皮肤上搔痒的感受完全不同
你再过几年,你重新回忆我今天讲的法,你的体会、境界就会不同。比如从前我讲《菩提道次第》,关于大般若我也讲过,文殊法里有大般若,我也讲过,可是今天我讲,我自己的感受,和我从前感受就不同。你到那个时候,你才会明白:几年前你说你听懂了,实在说你没有听懂。这是境界的不同,一层高一层,一层高一层。因为我们今天还没有真正地进入佛之知见。听听法,是感觉到有感受,但那是隔靴搔痒,隔着靴子去搔痒也会有感受的,可是和你在皮肤上搔痒的感受就两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