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9-1)(总第43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8.11.23

菩萨给众生的安乐,是安乐的因,必然会得到安乐的果

提要:

  • 菩萨给众生的安乐,是安乐的因,必然会得到安乐的果

  • 菩萨发愿使一切众生都达到安乐,这是出于菩萨的平等心

  • 不消除众生心里的贪瞋痴,不可能达到平等、和谐

  • 给众生戒定慧的利益,才是给众生永恒的快乐

~菩萨悲心,得亲证众生苦,能息自怨瞋之心,故能生起拔他苦与他乐的大悲心。

~菩萨行四无量心,因众生无量,菩萨心亦无量,菩萨以慈去贪,以悲去瞋,以喜去痴,妒忌是最可怕的愚痴,由痴而引生贪瞋,以舍修平等心,能远离贪瞋之心,即住平等捨心中,若不舍去贪瞋,则不能圆满慈心悲心喜心。

慈~与乐,有因才有果,菩萨与众生安乐的因是戒定慧,不论众生将来得到人天乘的安乐,解脱乘的安乐,菩萨乘的安乐,乃至成佛的大乐,都是从戒定慧的因上出生的。

悲~拔苦,所有的苦都是众生的贪瞋痴来,所以贪瞋痴是众苦之因。

~贪会给众生带来在争名夺利中伤害他人、毁灭自己的苦果。

~瞋会使众生冤冤相报,造成互相仇杀的苦果。

~痴会使众生沉溺在愚痴颠倒、不明是非迷茫的苦海里。

~修好对众生的大悲心,能灭自己的瞋心,对众生无有厌恶心,就能以大悲心去关怀众生,而无有贪求,无瞋亦无贪,无怨亦无爱,就能达到怨亲平等,即能成就菩萨视一切众生皆父母的菩提心。

涅槃经云:“三世诸佛,大悲为根本”,又云“若无大悲者,则不名佛”。

菩萨给众生的安乐,是安乐的因,必然会得到安乐的果

菩萨要给一切众生乐,才能够完成慈无量心。可是菩萨给与众生的乐,跟世间上某些人达到的乐大不相同。菩萨给众生的安乐,并不是用武力去征服弱小者,而给胜利者快乐;也不是搞阶级压迫,而使那些高贵的人得到快乐;也不是用封建的礼教,所谓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使一方顺从于另一方,而来维持家庭与社会的平衡,这些方法都不能达到给众生真正的安乐。菩萨给众生的安乐是给众生安乐的因,从安乐的因上必然会得到安乐的果。

菩萨发愿使一切众生都达到安乐,这是出于菩萨的平等心

所指的众生,不仅是那些我所亲爱的人,而是指一切众生,菩萨使每一个众生都达到安乐,这是出于菩萨的平等心。

不消除众生心里的贪瞋痴,不可能达到平等、和谐

世间上也高喊平等口号,可是努力了这么多年,实际上仍然没有平等。在小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听到一些革命的口号:“自由、博爱、平等”。可是如今呢,有些人还是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如果真能达到自由、博爱、平等,人间就没有痛苦了。有形的阶级看不到了,无形的阶级仍然存在。五四运动打倒了孔家店,可是封建意识到今天还是存在。所以不从因上去入手,好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为什么世间法漏洞百出?因为世间法里都包含着烦恼,漏就是烦恼,有烦恼必有漏洞。所以说“和谐社会,从心开始”,这句话非常正确,真正要达到和谐,必须要消除众生心里的烦恼,也就是贪瞋痴。

给众生戒定慧的利益,才是给众生永恒的快乐

慈无量心怎么解说?“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什么叫永?没有烦恼才是永。有烦恼,你这个快乐,必然会被烦恼破坏,也就永不了。菩萨给众生安乐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给众生戒定慧的利益,才是给众生永恒的快乐。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