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
你们有位辅导老师,她从前的师父不错的,她只有两三个徒弟,她照样吃完早饭,叫徒弟收拾好,“都给我坐下来。”那么开始讲了,不是讲法,是专门讲故事。师徒的感情挺好啊,有时候就像一家人,所以能海上师说:“中国的小庙就是变相的还俗。”小庙的世俗气很浓厚啊,最多摆个形式,摆个架子,吹吹打打,磕磕头,烧烧香,说几句佛门的话,也不过装个门面。
培养学僧是为了做佛事,招生成了招工
虽然这样,也不能怪师父啊,中国佛教传统就是这样,师父也很可怜的,没学到法。有的师父很好,还特地把徒弟送到佛学苑来学,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可能也学不到法,那么今天有佛学苑了,他自己惭愧,赶快把徒弟送过来,这个就很好。有的师父呢,“你去学佛法了,我这个小庙咋办?我做佛事,人手不够啊。”徒弟只好听师父话,留在小庙里当帮手,真像招工招来的一样,叫苦连天,有的还闷出病来。
从前有个佛学院一定要排上唱念课,作为正课,要教会唱念,这位主持说:“我办佛学院,就是为了将来他们学会唱念了,咱们做佛事就有人手了。”那不叫招生,叫招工。(众笑)
法喜充满自然的笑最好看
如今社会上招工,也要通过学习班培养的。譬如说一个宾馆要招工了,你一到,马上就要给你学习,第一课学怎样微笑,因为顾客就是上帝,谁来看你苦恼的脸?所以要学会微笑。
每个人都会笑,怎么还要学呢?要学的,有许多笑,笑得不好看,是苦笑、讥笑、皮笑肉不笑,这么样笑得实在太难看了。我们这个笑用不着学,我们这个笑是从哪里来?法喜充满来的,很自然,还要学吗?又不是“你替我笑”,他自己法喜充满,自己笑得像一朵花那样。
首先要把众生吸引进来,再让他们受持佛法
所以要度众生,要利益众生,首先要摄受于有情。有情还不知道你这儿能够利益众生,那么要想办法把他吸引过来,来了以后你要摄持他。“摄”,就是摄取,要把他们引进来,“持”,就是要使他们能受持佛法。
有善根的众生,看到寺院会自己走进去
即使有些地方里边就是这么几个人,可是众生看你这儿是一个寺院,他有善根啊,没有人介绍,他也会走进去的,像我就是这样。我的妈说么说是信佛的,她只会念观世音菩萨,别的都不懂。后来她会念《心经》了,还有什么经什么经,都是我教她的。她把我带到哪里去?上海南京路有个庙,又叫司徒保安庙,是道教的,因为里边也有供观世音菩萨,所以她把我带进去。
满脑子封建意识,见人穿裙子拜佛就说罪过,这是在把人推出去
可是有人到了真正的佛教寺院,却走不进去,怎么走不进去呢?一进门,里边老太太就说话了:“你姑娘家穿了裙子来拜佛,罪过罪过啊。”人家一听见“罪过”,就吓得只好回家,再去穿长裤。我就说话了:“当年释迦佛穿的就是裙子啦。”信佛的人怎么连佛教常识都不懂了?脑子里全是封建意识啊,封建社会女的穿裙子,要长得不得了,一直铺到脚面上才行;现在姑娘穿裙子短得不得了,老太太又说话了,“这不行,罪过罪过。”就算看见了腿,两条腿又不干坏事,罪过什么呀罪过!你也有两条腿,仅仅是包起来罢了。这么样,就把人推出去了,这也叫关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