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44)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2

  要在究竟寂静中解脱苦,
就得在空、无相、无愿上成就

提要:
· 有“爱”才有“取”,有“取”才有“有”,有“有”才有“老死”
·
要在究竟寂静中解脱苦,就得在空、无相、无愿上成就
·
极乐是从有、有相、有愿,进入空、无相、无愿而成就的
·
欲影百忙体性皆空,空才是真
·
《金刚经》一面说有一面扫掉,最后全扫光,这才是般若波罗蜜
·
佛摄持众生先讲有,引导众生成就全讲空

有“爱”才有“取”,
有“取”才有“有”,有“有”才有“老死”

涅槃的境就是妙善,这个境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无明爱死”,这是讲十二因缘。人从十二因缘来,从无明开始,一直到老死,中间最最关键就是一个爱,有爱才去取,有取才有。有什么?有老死等苦蕴,十二因缘形成了我们今天受苦的五蕴。

要在究竟寂静中解脱苦,就得在空、无相、无愿上成就

“究竟寂静之中”,你通过修行,达到成就了。“于无我性及解脱”,你能够悟到一切法无我,从烦恼中得到解脱。“及阿练若”,乃至于你能够成就像须菩提那样一个真正的阿练若行者,“及空性等之相无与愿无”,以及你成就的空、无相、无愿。要解脱苦,你就得在空、无相、无愿上成就,这称为三解脱门。释迦佛是这么说的,十方佛也是这么说的,诸佛如来说的法一模一样,因为这是真谛,是绝对的。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懂得当年法藏比丘成就极乐世界,是从空无相无愿中成就的。摄引众生的时候要讲“有相”,《佛说阿弥陀经》里表面讲的都是有相,有树,有莲花,有七宝,有八功德水等等,当然树有树相,水有水相,莲花有莲花相,可你想成就你就得修无相。极乐世界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你可以发愿,可你要成就,你就得把这个成就的境界以及你发的愿都要空掉,要不然的话,你执有,有相、有愿,你不可能成就。也许你到的地方很快乐,可那不是净土而是天堂。

极乐是从有、有相、有愿,进入空、无相、无愿而成就的

极乐极乐,一看就知道是极其快乐。真正讲起来如果你认为有快乐,这不是极乐世界,这是天堂。什么叫极乐?有快乐,实无快乐,是名极乐。这到底是什么?就是断烦恼,没有烦恼就是极乐。有烦恼得到的快乐都是假快乐,你如果不去掉烦恼,你是得不到净土的快乐的。法藏比丘是从有、有相、有愿,进入空、无相、无愿,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称为净土,称为佛土。如果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法上的规律成就的,那是天堂。

欲影百忙体性皆空,空才是真

“及于现行性之所作亦无(境)”,以及你现在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你都要证到体性皆空,就是刚才讲的,虽然是有造作——我们还要有清净的造作,也是如影如幻。经书上有句话:“欲影百忙”,你这个欲是清净的欲,为了修行忙得很,全走在清净的道上,“巧持真”,最要紧的,心里不能忘记,这一切全是体性空,全像影子那样。这个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称为妙善。你当初的发心,中间的修行,将来的成就,全部扫光,那才是真正的成就。

《金刚经》一面说有一面扫掉,最后全扫光,这才是般若波罗蜜

我年轻时刚进佛教青年会,听老法师说:“《金刚经》这部法,一面说有,一面扫掉,一说有,就扫掉,一直扫到最后全都扫光,这才叫般若波罗蜜。”能海上师圆寂时的最后一句话:“什么都没有。”

佛摄持众生先讲有,引导众生成就全讲空

初进佛门,因为众生世俗心太重,执着心太重,迷迷茫茫,习惯于有,你叫他转过来,非但他一时转不过来,可能心里还在怄气,那咋修行啊?佛不得不先讲你喜欢听的法,样样讲有。可是如果一直有到底,你能成就吗?你执著布施有功德,你能成就布施波罗蜜吗?成就布施波罗蜜要三轮体空,要把你贪功德的心,有功德的想全部扫空。

  执“有”就起烦恼,放下才能成就

提要:
· 执“有”就起烦恼,放下才能成就
·
空中才能出生一切有,因此出生的有也是如影如幻
·
修行人非但妄念要扫掉,连“我在修行”的观念也要扫掉
·
把心里的有扫干净,才是究竟的清净

执“有”就起烦恼,放下才能成就

你们了解了这个道理,真的能悟了,并且真的在悟上起作用了,还有什么烦恼呢?你们常起的烦恼,无非是“我这么辛苦,他还要说我没有功德。这种人啊,真是颠倒,竟然这样看不起我”,这就起烦恼了,就有“看不起我”这个烦恼心了。我是谁呀?你有“我”,你现在又没成佛?你这个“我”就是凡夫众生啊,你抓住“我”就是抓住凡夫众生相,不放下,你能成就吗?

空中才能出生一切有,因此出生的有也是如影如幻

从前修行人总有只瓶子,现在叫口袋,里面什么东西都有,人们称之为宝瓶。这不是说瓶子里有金银财宝,意思这个瓶子什么都有挺方便,连衣服破了,缝衣针也有。从前修行人都是自己缝衣服的。为什么能什么都有?因为这个瓶子是空的。假如瓶子是实心的呢?它什么都没有。只有空才能出生一切有,从空里出生的有才能称宝,而这个出生的有也是如影如幻。比如你瓶子里拿出一根针一根线来缝补衣服,结果线缝光了,针也断了,就丢掉了。丢不掉的是什么?就是这个瓶子里的空。

修行人非但妄念要扫掉,连“我在修行”的观念也要扫掉

所以咱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应该这么做,一起妄念马上扫掉。即使你发了愿要做这件事情,你可以去做,但要把执著心放下。小时候妈妈跟你说:“饭不要吃到鼻子上去。”你今天已经不会吃到鼻子上去,还把妈妈跟你讲的话保存在心里干什么?这句话就不要想了,否则妈就会说:“小时候这个样,长大了仍然这个样,这孩子是不是脑子有毛病了?”这就叫妄。不修行不可能成就,可修行非但妄想要扫掉,你一面修清净的行,一面要把“我在修行”的念头也扫掉。证阿罗汉果的人,不去想“我是阿罗汉”。同样的道理,你可以发愿行菩萨道,你也可以去做,不能老是想“我在行菩萨道”。你可以布施供养,不要老在想“我在布施供养”。随时随刻要这么去练习。这么修,跟你将来的成就就没有抵触,因为你一开始修就符合“空”的道理。你们诵的《十地颂》,能海上师说,每一地全都要加一句:“自性无所缘”。

把心里的有扫干净,才是究竟的清净

例如:当老师的可以叫学生听你话,为了让他学习更好,为了培养他成才,但是你不能有“我是老师”的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从修行角度来讲,就叫有分别心。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就应该听我话。是应该听你话,可你别这么想,别这么高高在上啊。所以真正扫干净要从心里上扫干净。好,今天讲完了。(完)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