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43)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8.2

  菩萨修无诤行,去除世俗念,与世无争

提要:
· 涅槃就是常乐我净,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
菩萨修无诤行,去除世俗念,与世无争
·
清净心才是阿练若,应当远离不如理作意
·
能悟一切流转以及出离生死都如影如幻,才是一个乐阿练若行的人

涅槃就是常乐我净,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乐净为自性”,妙善以乐净为自性,所以涅槃就是常乐我净,也就是乐净。

《金刚经》里说:“须菩提,于意云何?”这是佛问须菩提,“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阿罗汉不能有“我已经得到阿罗汉果了”这个念头。“何以故?”为什么呢?“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证到阿罗汉果的人,法跟非法全都放下,哪还有一个法叫阿罗汉呢?“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假如阿罗汉有这个念头,“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这个人就是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仍然是众生。“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三昧就是定,定在无诤上,称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争都是从有欲而来,心中有所贪求,就有争。开始是观点不同,你说一套我说一套,互相争论,甚至会发展成斗争。欲是指对五欲的贪欲。

菩萨修无诤行,去除世俗念,与世无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到这时才是真正的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假如我有这个念头,“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阿兰那即阿练若,什么叫作阿练若行者?“菩萨修无诤行”,那就是阿练若行,即清净行。无诤就是与世无争,你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最关键的问题,你心里不能有世俗念。世俗念就是“世”,你心里保留了世俗念,当然会与世有争,一保留世俗念,马上起矛盾,即使口里不争,心里也在争,说明你还没有到彻底清净的境界。

清净心才是阿练若,应当远离不如理作意

“是名阿练若处”,现在有人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贴一个牌子叫“阿练若”。在清净的地方,你心不清净,仍然不叫阿练若。你虽没有一个清净修行的场所,可是你心清净,你这个心就是阿练若处。“应当远离不如理作意”,凡是内心所想的,不如佛说的理,全要远离,全不能想,这就是叫你断尽妄想。众生的妄想全不如理。“于如理法中心生爱乐”,你悟到了佛讲的道理,你心里要产生欢喜。“增广修行”,修行不断地增广。“自能行已”,自己能做到。“复叫他人亦复而行”,还能够教导别人也都这么做,像这样的人才叫阿练若行者。

能悟一切流转以及出离生死都如影如幻,
才是一个乐阿练若行的人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一切都是如影如幻,有这个影子而没有一个实体。流转生死也是如影如幻,从形象上来看是有流转,这是烦恼流转。从实质上来看,根本没有流转。既然没有流转生死,也就没有断离生死的种种造作。打个比方,我们的鼻子,本来的作用是呼吸用的,可有时发生了另外的作用,鼻子痒了,就打喷嚏,不痒就不打了。所谓真正面貌那是不可能改变的,一个人有鼻子,今天呼吸,明天呼吸,一直会呼吸,这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一个呼吸工具,而打喷嚏呢?今天打喷嚏明天就不打了。

既然流转生死都是假,那么所谓修行出离生死也是假。真的就是佛性如如不动,你流转生死做众生时也是这个佛性,将来成佛了,也是这个佛性。演员的角色个个都是假的,人生就是演场戏,既然是假的就别演了吧,他偏要演下去。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他喜欢演,有种爱好演戏的习气;还有一个,演戏既有工资,又能出名,他这个贪欲放不下。如果我既不贪演员的名,也不贪演员的利,这个舞台上就没有一个演假戏的我。须菩提能够悟到,“实无所行”,一切流转都是如影如幻,“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像这样的人,如来才称他是一个乐阿练若行的修行人。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