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一二零

问:师父,希求心是不是属于我执呢?

答:希求心是一种别境心所。在经过修行破除我执之前,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带着“我执”的烙印,但如果认为这样就不能发希求心、不能树立成佛的宗旨,那还有什么办法和途径能够达至“无我”呢?这些都是修行必要的方便。(学诚法师)

福报从哪里来 ①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诉我们,福报来自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种。

悲田,是慈悲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他们需要快乐,可没有快乐;他们想摆脱痛苦,可没能力摆脱。如果我们从慈悲心出发,帮助他们获得快乐,解决痛苦,就是在耕耘悲田。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并不是简单的捐献或帮助,而是慈悲大爱。当我们本着慈悲大爱来捐献或助人,才是实至名归的慈善。否则,即使捐了再多的钱,严格地说,只是善行而已,不能称为真正的慈善。只有从慈悲心出发,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福报。(济群法师)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O一问:何以入大乘之门,首应知发心功德?

答:由于入大乘之门,在发起菩提心,于此勤策修习,又先应生胜解欢喜,故首应知发心功德。

 

一O二问:大乘发心功德有何种?每种有何要义?①

答:大乘发心功德,约为十种:一,入大乘门。此之要义,谓能入大乘行列与否,惟发心是视。若未发心,虽了达空性,得六神通,获四静虑,具三十七菩提分,皆未入大乘数,若初发心已,虽未具余功德,亦入大乘数。

二,得佛子名。此之要义,入行论说:“三界牢狱诸有情,发菩提心即佛子。”须先有菩提心,方能生起其他功德。若无菩提心,无论学显学密,尚未得大乘人之名。若发菩提心,仅诵六字大明,亦极深密。华严经说:“菩提心者,乃一切佛法之种子,是成佛不共因。”

三,超胜声缘。此之要义,此特指以种姓映夺,谓初发心菩萨,即能映蔽。经说:“如转轮圣王子,即元老重臣,亦环绕俯伏而拜。”故初发心菩萨,非以空慧等映夺声缘,乃以具佛种姓而高贵。如舍利弗,光满南洲,常住空性定中,然尚不及已发菩提心者,刹那间缘于空性之广大积资忏罪,亦胜超彼。故菩提心较空慧尤重。

四,成胜福田。此之要义,华严经说:“礼拜佛子之功德,如礼拜诸佛,礼拜初月之功德,亦如礼拜满月,其功德无差别故。礼拜我(佛)但得礼佛功德一分,如礼初发心菩萨,既有礼佛功德(将来必成佛故),复有礼菩提心之功德,以此为二分也。初发心菩萨,即于我(佛)头上嬉戏,亦无不可,如父爱子。”此言不但人天供养,佛亦如是赞叹,欢喜加持,故成为殊胜供田。

五,圆满福资。此之要义,发心者凡其所作诸善,皆归于迅速成佛之道。如甘丹派大德说:“菩提心若发生,福亦依此圆,慧亦依此圆,无记行(睡、贪、嬉戏、放逸),皆成为成佛之福资。”(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31)

究竟的快乐方法之三:修慧学

那么慧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六波罗蜜当中智慧波罗蜜的部分,那就是慧了。因为有智慧波罗蜜才能破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这个智慧波罗蜜具体认识我执和法执,从而加以破除。破除我执法执后的这种万法皆空的状态还需要由奢摩他来安住,这就是说止观双运的修法,也就是这里面的所说的慧学。因为你光有定学,虽然你的意识形态会达到安住一处,但你还没有明白万事万物的真正本来的面貌。只有通过智慧来观察,你才会明白一切万事万物的自性皆空和现象妙有的这种真正的本来面貌。所以说他才会真正通达“性空假有”,或者如僧肇法师所说的“性空假有”,或者就是咱们通常中观派所说的“性空妙有”之理。由此你可以彻底消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铲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证得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涅槃清净的灭果永久的快乐,这就是说佛陀说趋入道。(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