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一二七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一一问:何以修七因果言教,须先修平等舍心?

答:宗喀佛说:“若于等舍之基础上,种植慈悲种子,获果必富饶。”此如耕稼,须先平治其田,次方灌注以慈心之水,方能普润,而后收成始佳。

  如是次第,乃不颠倒,不重复,不缺少之成佛捷径,即菩提道次第之次第。

 

一一二问:平等舍修法,有怨、中、亲三种同时修法,有先观中、次亲、后怨仇次第修平等舍者,二法应如何修及其意义?

  答:依上师教授,先用后法,各各修起,再用前法,同时修习,由于先观中庸境,为易修故,后同时修,为广大普遍故。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答:天堂和地狱可以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我们内心被喜悦充满时,这一刻就是天堂;当我们内心被烦恼占据时,这一刻就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也可以在人间,有些人过得无牵无挂,洒脱自在,就如身处天堂;也有些人贫病交加,烦恼深重,虽在人间,就如身处地狱。如果每个人都能充满爱心、充满慈悲心,那么人间就是天堂,就是净土。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充满痛苦,充满嗔恨心,那么人间就是地狱。

此外,天堂地狱也各有其处,天堂在天堂处,地狱在地狱处。地狱业力成熟的众生才能看到地狱,天堂业力成熟的众生才能看到天堂。

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自身业力所感得,所缘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在不具备相应业力和心态的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的。 济群法师

 

你有“微瘾”吗?

佛教徒应当如何看待微信?①

 

微信,作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发布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内自己比较“熟悉”的“有缘人”,且所发布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非常接地气,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公众的青睐。

微信对公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微信的“魔力”似乎是无处不在。随便走进一个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机场、码头,凡是人多、在等待的地方,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埋头玩手机、刷微信,如此的忘我,以至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存在的。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微观世界”里,如同饥饿的婴儿使劲地咂着奶头。

沉浸在微信中的人认为,微友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流和分享,以及相互点赞,远比坐在自己身边的人更有吸引力、更值得关注;在互相点赞中,彼此之间都获得了巨大的自我满足感,人活在世上,需要被关注、被点赞。

微信让他们感觉到,他是活着的,而且活得有热度、有意义,他和朋友们其实离得很近,可以时刻在一起、处处在一起,因而不再觉得孤立无援。

《无量寿经》里面讲,“人在爱欲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生命说到底是孤独的。因为害怕孤独,所以人人都在向外求乐,向外求依靠,向外寻求共鸣,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引起更多外在力量的认同和肯定。

能得到他人的共鸣乃至点赞,对孤独的个体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支持和慰藉,因为他的我执、我爱、我慢之心得到了满足。在人人只关注个体利益的商业氛围里,微信为孤独的个体寻找精神共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摘自网络 赵枫\文)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