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四五)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四一问:自他相换修法,不言其具体修,但言其有若干种,及其概要?

答:修法概要:启请本尊加持已,先从不偏一类之平等心生起“知母”、“念恩”,以安住一切有情于佛地,而为“报恩”。次修“自他平等舍心”,次观“自爱执过患”,及“他爱执功德”,生起舍己为人之心,凡他苦我皆拔,凡他乐我皆予,七因果中慈悲之意即具,且较猛利。以不惟思为母,且思一切“觉窝有情”,纵未为母,亦有大恩故。乃转入正自他相换修法,愿以我过去不遗余力为自安乐之勤奋,转为他人,以过去漠不关怀于他人之态度,转对自己。相换法有“放出”、“取入”二义,颇公教授以“取入”为先,所缘境为悲,取众生之苦;次予出法,所缘境为慈,予众生之乐。如是拔苦与乐,总别修法共九种:首末各二种总修法,中五种别修法共为九种。初总修:拔诸老母痛苦观法;二,总修:予诸老母安乐观法;三,别修:移所缘先父母亲属,次中庸,次怨仇,思其诸苦,而愿拔其苦及苦因观法;四,别修:缘母予乐观法;五,别修:供母正报、依报受用观法;六,别修:想自化为善知识,为母说法,令母得闻正法,依法修行,由此得证地道诸果,以至成佛;七,别修:移所缘推之父及亲眷,乃至中庸、怨仇,亦复如前观法;八,总修:一切如母有情,皆离惑业,自之功德皆予诸母观法;九,末别修:一切所知障尽皆灭除,安置佛位观法。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欲望如何转化为修行的助缘?②

其实欲望不仅仅是凡夫才有,即便是证得初果的圣人,也难免被欲望牵制。《出曜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特别喜欢淫逸之事,看见女的就拔不动腿,就想去搭讪,晚上做梦会梦到其美丽的容颜,会梦到与其携手游玩。

有一次他妻子生病了,身体消瘦,此时他家刚好来了一位修道之人,她就向这位道人求助,但是又不好意思。

那位道人就跟她说:“没关系,如果是隐私之事,我会替你保密的,放心好了。”

妻子这才说出实情,原来她身体生病,是因为丈夫昼夜淫欲造成的。

这位道人就教她一个方法,当她的丈夫再要求行淫欲之事的时候就问他:“这是初果须陀洹应行的礼法吗?”

妻子如法照做,果然很有效果,丈夫听闻妻子所问后生起惭愧心,心想,我都证得初果须陀洹了,怎么可以这样呢?然后就息止淫意,专心在静处修行,很快证得二果斯陀含,又证得三果阿那含。

从此以后,丈夫就彻底断除了淫欲之事。但这样一来,妻子不高兴了,质问他:“为什么不跟我行男女之事?”

丈夫回答说:“因为我看清楚你了。”

妻子自认为没有过错,便把亲戚族人都喊来评理。

丈夫无奈,找了一个很漂亮的花瓶,里面偷偷装满大粪,密封起来,又将其涂满香水,然后告诉妻子:“如果你爱我,就把这个花瓶当做是我抱着吧!”

妻子便紧紧抱着不放手,丈夫见妻子已生爱意,就一把抢过花瓶,将其敲破,里面流出大粪蛆虫。此时丈夫问道:“现在你还愿意抱着这个花瓶吗?”

妻子掩鼻逃避。这时候丈夫跟妻子说:“我看你的身体就如同这个装满垢秽的花瓶一般,从头到脚有三十六种不净,有什么好贪着的呢?”

人们之所以贪,是因为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一旦认清楚本质自然就不会再起贪心了。

(德光法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