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六三问:诸学摄于六度,弥勒所著大乘经庄严论中,如佛密意(如佛说:“善男子:应修布施乃至智慧波罗密多.而得圆满菩提。”)而为显释,其中六种数决定之理.试言其要?②
答:第二种观待成就二利数决定。摄略菩提道次第要义说:“以如是之身,学菩萨行,菩萨之事,唯自他二利。于修利他,首须以财而作无损害有情之施,始能成利。善能遮止损害他之所依,是大利他,故须戒度。于戒圆满,若他来损害,而不能忍,作报复则戒不禁,以不报复免他积多罪,彼欢喜已,有善利行,故能成大利他;自利者,是以慧力得解脱乐,然散乱心不能成故,须以静虑令心住于所缘,方能得如欲安住之堪能。然此有懈怠亦不生,故须不厌之精进(精进自他二利皆须)。以是于彼二利,六度决定。”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问题:我曾真心发起普利众生的愿望,但后来看到一些不如法现象,加上自身障碍,使发心消退。如何才能呵护愿心种子,使之增长?
答:可能很多人有过类似经历。包括人们刚走入社会时,也常常怀有一份远大理想,希望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旦进入现实,接触种种负面现象后,曾经的理想就消退了,甚至被不良环境所同化。学佛者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要让愿心变得更理性,更务实。很多愿望虽然美好,但因为对自身能力和外在环境缺乏了解,会有不切实际的成分,受挫是必然的。所以要把愿心变成理性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凭热情。
我们通过学佛,真切认识到利他对众生及自身的意义,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众生,也是自身的需要,否则生命是没有出路的。既然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都必须去做,没有两可的选择。
另一方面,要对种种现象有如实见,看到众生的不能自主。虽然他们表现得令人“讨厌”,但都是被烦恼紧紧抓住,是烦恼的受害者,所以不论他们做了什么,都要以包容心去接纳,以同情心去帮助,以慈悲心去引导。这样就不会心生抵触,更不会随境而转,因此退心。
更重要的是,发心之后要受菩提心戒,在十方三宝和一切众生前宣誓,使这一愿心得到三宝和众生的证明。进一步还要受菩萨戒,以菩萨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落实。有了系统的修心方式,这一心行就会稳定成长。
(济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