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九八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九二问:静虑差别?

答:菩提道次第说:“从自性门,有世出世间之二;从品类门,有止与观,及止观双运之三品;以作用之差别,有令现法身心安乐而住,及现证功德,与饶益有情之静虑。”世间定谓三界所属(凡),出世间定谓安住无我所缘(圣)。观虽以慧为体,然从定生,故列于静虑之品类行列中。就自性言,静虑不外世出世二种,此义决定;就品类言,则不决定,摄不尽故。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如何看待爱恨情仇?

可能有人会觉得,没有爱恨就是没有立场,甚至是冷漠的表现。事实上,当我们平等看待众生时,不仅可以放下仇恨,还能对众生具足无二无别的慈悲,不会厚此薄彼。这非但不是冷漠,反而是大慈、大悲、大爱。

众生因为我执,就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我执只是自己的错误设定,以此作为轮回的支撑。有了这个参照标准,我们会觉得,哪些人和我有关,哪些人和我无关,从而形成亲疏远近等一整套关系,再由这些关系发展出爱恨情仇。事实上,这些支撑和参照都是莫须有的,本身都是出自错误设定。

我们应学会从轮回的眼光看待爱恨情仇。就今生来看,爱的人爱得如胶似漆,难以割舍;恨的人恨得咬牙切齿,势不两立,怎么可能平等?这就要从轮回的角度思考。

生命不是从今生开始的,还有无始以来的过去。现在所爱的人,可能是往昔仇人,也曾做过伤害自己的事;现在所恨的人,可能是往昔爱人,也曾爱得死去活来。只不过世事流转,我们忘了这一切而已。

即使不说轮回,仅从现世的变迁来看,爱恨情仇也不是固定的。相爱者反目成仇、对立者化敌为友的反转,生活中常常都在发生。所谓的爱和恨,都只是当下的一种情绪,爱不是恒常的,不必执著;恨也不是固定的,不必在意。这些思考都在帮助我们建立舍心。

如果去除我执,从缘起的眼光看待,我们和他人乃至一切众生之间的关系都是扁平化的,并没有所谓的中心。我是如此,世界也是如此。宇宙有中心吗?法界有中心吗?

舍心的修行关键在于去除我执,这样才能去除中心,进而去除围绕中心而建立的关系,以平等心面对法界众生。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我们才能将慈悲和随喜扩大到一切众生,建立广大且无分别的慈悲和随喜。

和平等心相应的,还有平衡、平静、平常,这些都是心的本来状态,也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品质。当我们回归本心,就能平等无别地看待众生,如如不动地面对世界。

(济群法师)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