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二

问:学修的内容是什么?

答:教理的研究和禅定的修习,内容不外乎前面说过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习的是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修四念处观之前,初入道者先学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和数息观。总之,修定修慧的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问:佛教僧侣对在家佛徒有什么义务吗?

答:一般说来,在德行上为他们树立模范;教导他们,劝善止恶;为他们讲说佛法;安慰病苦,必要时得参加社会灾难的救济;慈悲柔和,促进众生的福利(图1)。(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图1 佛教僧侣的利生活动

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本性,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慧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学佛不能单靠盲目的信仰和热情,要靠闻思修的智慧和相应的实修行为。学佛的修炼实践要依靠复杂高深的知识素质,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灵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不学无术的盲修瞎炼,而是来自合乎规律的闻思途径。闻指读书学习,思指反复认识思考。通过合理的闻思修可以生出闻得智、思得智和修得智等三种智慧。这三种智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修得智生于思得智,思得智生于闻得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得智和思得智,也将不会有正确的修得智。因此,对真正学佛的人来说,在闻思修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也实现不了解脱成佛的愿望。 (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佛法的基本常识

七、在佛法中,四大皆空,要空去哪四大呢?

佛教所谓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其实,佛教的空不仅要空去“四大”,而且更要空去“五蕴”,四大仅是五蕴中的色蘊而已。

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一切的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则是指个人的精神作用。

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大庄严经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可知一切事,皆是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山河,虚而不实也。(摘自《念珠》手册 智德法师鉴定)

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5.在戒经序有一段:“如果比丘被询问到三次,记得(自知)有罪不发露者,犯故意妄语罪。世尊说故意妄语是(证道的)障碍法。”这段是在说明比丘犯了戒而没有如法忏悔,当在诵戒问清净时也不发露表白,他就犯了默然(沉默)的故意妄语罪,也就是犯了恶作罪。而这故意妄语的恶作罪会障碍什么呢?注释书上解释:“会障碍(这位比丘)证初禅等。”连小小的恶作罪都会障碍证得禅定、道果,行者岂可轻忽!
               (摘自《嘉义新雨》(37)2001.12 原始佛教杂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