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道般若是指修证般若的实践过程、五道、十地等;实相般若是指佛陀独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既不是行走的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虽不是真般若智慧,但它都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就等于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蠢。
(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佛法的基本常识
六、在佛法中“小乘”和“大乘”如何分别?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法并没有什么大乘和小乘之分别,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所不同罢了。
在理上,法无大小,大小是在心量上。我们修行时,其居心若仅欲自求解脱,则不管修学何法,皆是小乘。其居心若在自求解脱之外,兼欲济度他人,则不管修学何法,皆是大乘。(摘自《念珠》手册
智德法师鉴定)
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4.须陀洹圣者具有四法不堕恶趣,必证涅槃(四不坏证净):(1)对佛不动摇、绝对的净信。(2)对法不动摇、绝对的净信。(3)对僧伽不动摇、绝对的净信。(4)具足(圆满)无毁、无穿、无斑点、无杂色、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无执取)、令定生起的戒。依照注释书的解释,“无毁”等的意义指在家众对五戒;出家众对(波罗夷等)七戒聚没有破戒与违犯等(他们的戒在起初或末了,一条也不破),其意义和《清净道论》“戒随念”的内容相同。所以依照南传佛教的传统说法,证得初果的圣人应该不会故意犯戒才对。(摘自《嘉义新雨》(37)2001.12
原始佛教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