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三十四)
 

问:戒条是可以开的吗?

答:比丘戒中除了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四根本戒外,其余戒条平时应当“遮护”,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开”(菩萨戒,一切服从“饶益有情戒”,在家菩萨为饶益有情故,四根本戒也可以开)。“开”与“遮”是戒律上的术语。如以过午不食为例,平时应当遮,但遇有某种疾病,必须午后进食的人则可以开。我国僧人因劳动的缘故必须开过午不食的戒。禅宗寺庙把吃晚饭叫做房餐,本来是给参加劳动者在房里吃的,而不是在斋堂中大家吃的,但是后来不劳动的人也吃起晚饭来了。

问:南方国家的僧人吃“荤”,是否也是开戒?

答:南方国家僧人的饭食,或是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所以他们有什么吃什么,不论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们受比丘戒外,并且受菩萨戒,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

图1 梁皇忏法版画

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图1)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蒙藏族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们的地方蔬菜极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但他们和南方国家佛教徒一样,对汉族佛教吃素的习惯,都是很赞叹的。至于“吃荤”的“荤”字,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们把“吃荤”和“吃肉”混同起来说,那是错误的。(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佛教利乐众生,除了行善教化而外,有没有别的办法? ②

一切利众和度众之法,不拘一格,都是佛教的方便之法。佛教的这种适应一切众生心态、根器的大方便,包含着佛陀的无滞无碍,深明圆通的大智慧。拘泥于一经一说之人,怎知佛门的无限大方便。外行所谓“佛经中的很多观点自相矛盾”,就是不懂佛门的大方便所造成的误解,佛教化度的对象如果只限于一种心态,那么,对机之法也只需要一种,其余诸法与此一法也许有相互矛盾之处,但无量众生有无量心态,每个众生各得其所,有什么矛盾呢? (完)(摘自《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九问:应如何理解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理?

答:“互”字义,为助伴之义,有水乳相融,非成水火。既然如是,如显教遮贪瞋痴,密法乃以贪瞋痴为用,岂不相违?又如下士道,得人天果即以为足,中士道以出离生死为足,上士以菩萨为足,初观似有相违。颇公作妙喻来理解互不相违之理说:“如人患病,医投以凉药,戒忌温补剂。初剂除其热病,乃投以补药,又戒生冷物。同一患者,同一药治者,其所不同者,病症与方便。凉热虽不同,去病义则一。三士道也是这样,下士道如生重病,思暂减轻,中士道如思除去病根,上士道思此痛苦,解除此病之方便,不唯自身病愈,并愿治愈他有情。此心量力,大小之不同,非佛说有相违也。”就随机来说,有时以显为主,则以密为支分。例推密教,也是这样,如修生起次第为主,则以显之菩提为其支分;如修圆满次第为主,则以生起次第为其支分。又如欲得显教究竟,须依于密,欲求密法圆满,须依于显。佛语皆为利益有情,无论细微罪恶、功德,佛皆为说断证方法,以此皆应学,皆应成就。佛语中有一分要者,不要者,无有是处。所谓“四方大道”,喻如掷骰,随掷何处,见其形同,喻如置桌,随置何处,见其平稳。此喻自依止上师起,至密乘双运位止,所有各种法门修习,皆见其同,皆能安置平稳也。
                
(摘自《灭除心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