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七十一)

   问:除前面所讲的几点之外,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从事佛典的翻译弘传,还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 ②

答:直到1203年印度超岩寺及各大寺被入侵军破坏,三四百年间印度和西藏两地传法求法的大德往来不断。举其最著名者,如出生于孟加拉的阿底峡尊者(982-1054),是印度当时学德最高的大师,于1042年应请至藏,创立迦当派(图1)。其学说为后来宗喀巴大师(1357-1419)所继承,创立了格鲁派(即黄教),遍传藏、汉、蒙广大地区(图2)。

图1 阿底峡尊者像
(西藏江孜白居寺吉祥多门塔)
图2 宗喀巴大师
(青海湟中塔尔寺彩塑)
图3 米拉日巴
(西藏拉萨药王山摩崖雕刻)

又西藏的玛尔巴曾三度赴印学法,创立了迦举派(即白教),此派在明代曾长期掌握西藏地方政权。世界知名的西藏圣人弥拉日巴即此派的第二代祖师(图3)。其余译经传法的大德难以备举。自公元八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中叶五百年间,西藏译出的三藏经籍就已收入甘珠、丹珠两藏计算,部数五千九百余种,分量约合三百万颂,约当汉译一万卷。在藏译藏经中重译甚少,故实际内容大大超过汉译藏经。其中尤以空有两宗的论典以及因明、医方、声明的著作和印度晚期流行的密教经论,数量庞大,为汉译所未有。由于藏文翻译照顾到梵语语法的词尾变化和句法结构,因而极易还原为梵语原文,所以受到现代佛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清代曾进行满文大藏经的翻译。近代还发现西夏文大藏经(图4)以及回鹘文佛经的残卷(图5)。还有,我国的傣族文化一向不为人所知,解放后才发现傣族有非常丰富的傣文著作,其中即包含有南传巴利三藏的傣文译本。由此可见,我国各族文字的大藏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有的巍峨丰碑,其中凝聚了多少世代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气魄,这是我们可引以自豪的无价的精神宝藏。现在我国决定校勘出版《大藏经》作为整理古籍的重要项目之一。这是我们佛教界值得引以为庆的大喜事,也是国际文化学术界所衷心仰望、企盼已久的大喜事。(完)

图4 西夏文大藏经
图5 回鹘文大藏经

(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五十五问:由何而知定入恶趣?怎样才能断生恶趣苦因?①

  答:由所造业,多为恶业,善因极少。亲友书说:一、恶业常久:日日中起心动念,非贪即嗔,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之时极少极少;二、发心猛利:如恶口骂人,或举手打人时,如竭全身之力,反之,于传承上师,诵启请文时,心念力微,远不及骂人时矣;三、无对治故,恶业力大:初不以为恶业,作后又不易生反省追悔之心,常以已作为解,善业常以恶业将其消除,而恶业未尝忏悔;四、对境增上:吾人因常依于父母,难免不有恶口抵触,生嗔恼心,因对境大故,所作恶业亦大,对上师三宝,亦复如是。入行论说:“一刹那嗔恨心,可种无间地狱因。”以是知定入地狱。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