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所影响已如上说,但不知对中国文体的变化起了哪些作用?
|
图1
敦煌藏经洞的《降魔变文》插图 |
答: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呗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这就是把佛经内容演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图1),都是文词酣畅,想象力都非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在(图2)。
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朴素而活泼自由的口语文体,后来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此外还有音韵学,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总之,佛教在中国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
|
图2
话本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插图(选自冯梦龙《古今小说》 |
图3
上海龙华寺塔 |
问:建塔造像,大家知道,多数来源于佛教,佛教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闻名的,可否请重点介绍一下?
答:随着佛教的传入,建塔造像的艺术很快地便风行于中国各地。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图3)和苏州报恩寺塔,都是在公元二世纪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
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都有壮丽的塔寺建筑。世界闻名的佛教石窟寺,如敦煌(图4)、云冈(图5)、龙门(图6)以及其它同等重要的石窟寺──这些古代雕塑壁画艺术的宝库,西至新疆,东到辽宁,南到江南,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动工的,随后继续了数世纪之久。在中国,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印度式的,但也有许多变化(图7);一类是中国式的,主要是采用中国原有的楼阁形式而建筑的(图8)。研究中国建筑艺术,寺塔是其中主要部分。至于佛教造像,在取材与造法上种类也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图9),有金、银、铜、铁的铸像,有泥塑像,有锤像,有夹纻像,有砖像,有瓷像,有绣像,有画像。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风格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
|
|
|
|
|
图5 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
图7
北京妙应寺白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