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八十八)

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问: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

答: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解接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佛经早已明言,大乘教理不是一般人都能信解的。佛法有浅深程度不同的各种法门,有适应各种根机的修持方法,各乘、各宗、各派都有引摄世间的教法,适合一般人的需要,是合理契机的。

问:什么是五乘佛法?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答: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五乘。

其中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比较难学;前二种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世人易学而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图1)。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将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种:不杀(图2)、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

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摘自《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图1 《戒酒图》局部
(四川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
图2 养鸡女
(四川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雕刻)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六十八问:上师教授说:业果为正法之首,其故安在?

答:若于业果不明,虽昼夜不息,亦不入于修法行列。于微细业果,亦当殷重,若不加注意,虽为大成就者,不免堕三途苦。如婆罗门瞻那加修阎曼德迦法,得共通成就,因不注意业因,死堕地狱。故有资粮道菩萨堕地狱者,因于业果有违失故,然以菩提心力,旋可复出。无论如何善巧,若违业果,亦堕苦趣,故应精勤,善为研究,先由业果理趣,审谛思维。

六十九问:业果法门:业决定、业增长、此二理趣,较空性尤难通达。由于业果关系,非眼所亲见,横遍世间,竖历永劫,当依何法而思修?

答:业决定:当依教、依喻、依事而作谛思。喻如种甘得甘,种葡萄得葡萄,种辛得辛,种底达(辣椒之类)得底达;依事:如善和尊者,及十万释种事等;依教:如贤愚因缘经等,尤以依教圣言量求之为要。对于“从善因唯生乐果,从不善因生苦果,不生乐果”之理趣,须依经而生决定。再以亲自所见所闻有关业果之现前事实而思之,发起誓愿从今日起,远离不善,勤行善法。  

业增长:亦当依教、依喻、依事而作谛思。喻如能蔽五百乘之那罗树,起于一小粒那罗果,树上所结之果,又为种子,复生无数之树,辗转增长。外种如是,内种尤大,集法句经说:“虽作微小恶,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损失,如毒入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依事:如沙弥郡德讥恶声比丘如犬吠,感五百世为犬。金钱比丘以一金钱供色都如来,感世世生后,手中即握金钱,用之不竭等事,依教:仍依贤愚因缘经等圣言量。此外再以亲自见闻所知现实因果而思之。应心生誓愿,虽小恶决定不为,虽小善而为之,令心生决定。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