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语言、思想要从去掉烦恼中培养清净
这就是众生相、众生态,今天修行了就要改过来了。所以语言思想全要从去掉烦恼中来培养清净。
五者言思习清净
清定上师说:此慧
讨论:戒是事相般若,言语思维习惯清净
清定上师说:由戒律仪修如空三昧,然后修如幻,一切如幻显现
~五年前见山便是山,见水便是水,过五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现量境,来来去去如幻显现,心寂然不动
~应付环境就是习惯练习成,由不动之习惯去应付
~怎样下手,应先言思清净,口不打妄语,心不打妄想
讨论:言语思维,习惯清净
由戒律仪修如空三昧,再修如幻三昧,就能悟到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性空中缘起,如幻显现
“由戒律仪修如空三昧,然后修如幻,一切如幻显现”。这个就讲到般若智慧上去了。这些话都是清定上师讲的。三昧就是禅定,定就是三昧。“修如空三昧”,如空三昧并非是真空,而是如空,也就是说从缘起中去观空。然后再修如幻,也就是说修如空三昧就能够修如幻三昧。如幻是什么?一切事物不是真正的幻,所以叫如幻,好像幻。为什么好像幻?因为事物是从性空而缘起的,既不是有也不是空,就像幻那样,既是有也是幻,既是空也是从空中缘起的幻。如果你能修到这样:一切如幻显现,你就会悟到,你今天所看到的一切的一切,怎么显现出来?如幻显现。
持戒虽包含定的作用,但不能代表定,持了戒还要修禅定
戒律仪都有条文,律仪就是有条文,比如说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戒是第一步,有了戒必须要修禅定,戒是从律仪上事相上来规定一定要遵守,“一定要”就是决定要做到,决定就是定,所以戒本身就包含着定的作用了。可是那仅仅是个作用啊,如果这种作用能够代表定的话,如来何必花大量的时间讲禅定呢?那如来就不必要讲了嘛,难道如来做了毫无意义的事情?
一句佛号能起到定的作用,但这个定有限度
现在愚痴的人说愚痴话,愚痴的人也喜欢听愚痴的话。比如有句愚痴的话,“一句佛号,戒定慧都在里边了,何必再修禅定?”那么如来说了这么多定的重要性、定的修法,变成用不着了?变成你比如来还要聪明?一句佛号能起到定的作用,但这个定有限度的。
不懂法,还执著音声,这样念佛,不可能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今天念佛的人,有多少人能够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非但不懂怎么念佛,即使讲给他听,他也做不到。因为今天的念佛不是心里念,是嘴巴念的,嘴巴念就有声音。而且他们念佛有个要求:你念出声音要自己听到声音。你一听到声音,心里就有念头了,怎么能达到无念?
观戒亦是性空,能做到从不犯戒,戒也就用不着了
再回过来讲,在持戒上有戒律仪,戒律仪就是有戒条,比方说我们在学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有书本,必须照着书本学,这是不错的。但是在戒律仪基础上要修如空三昧,戒也是性空的,如果一个人从不犯戒,何必要戒呢?因为你做不到,所以要叫你持戒。即使你现在做到了,还要持下去,为什么?怕你慢慢疏忽了,又犯了,你还要稳定,还要牢固啊!假如你稳定了牢固了,你有戒没戒还不是一样?比如为什么大迦叶可以不持戒?他是无持无犯,所以可以不持戒。因为他不会犯,还持什么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