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48-4) (总第381)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14)

众生都有佛性,这是根本。自私心、烦恼不过是飘在佛性上的灰尘

提要:

  • 修菩萨法要没有贪心、没有畏惧心,六道众生都要度

  • 即使六道中最好的天道,也有生死的苦,也有烦恼斗争的苦

  • 天人也是烦恼众生,好比人间的富人一样有痛苦

  • 只要有众生、有苦的地方,哪怕是地狱,菩萨也要无所畏惧去救苦救难

  • 不肯管众生,不是真的吃不消,而是自私

  • 众生都有佛性,这是根本。自私心、烦恼不过是飘在佛性上的灰尘

修菩萨法要没有贪心、没有畏惧心,
六道众生都要度

怎么修菩萨法?修菩萨法要没有贪心,既不贪名也不贪利,连功德都不能贪,也没有畏惧心。其实畏惧心跟贪心是一物的两面,为什么你怕吃苦啊?因为你贪舒服呀。为什么你怕到苦的地方去度众生?因为这边舒服呀。一个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人,知道六道众生个个有佛性,个个都能成佛,而六道众生个个都在受苦受难,因为只要有烦恼就有苦,所以全要度!

即使六道中最好的天道,也有生死的苦,
也有烦恼斗争的苦

六道里边最好的地方是天道,虽然享福多,也有生死的苦啊,也有烦恼斗争的苦啊。神话小说里说的,有一个神仙去拉了仙女的袖子,结果被玉皇大帝知道,就把他打下来,变成凡间的妖怪。

天人也是烦恼众生,
好比人间的富人一样有痛苦

天上也是烦恼众生。好比美国算全世界最富的,难道美国人没有痛苦啊?难道美国人没有烦恼啊?美国人一样有痛苦。根据《能海上师传》,当年罗斯福总统还派一个特使,拿了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去见能海上师,这封信上说:“邀请大法师到美国去弘扬佛法,以挽救我们国家人民在智慧上的贫困。”从事实看一看,美国人干坏事、犯罪的也很多啊!

只要有众生、有苦的地方,哪怕是地狱,
菩萨也要无所畏惧去救苦救难

天道底下是阿修罗道、人道,再底下三恶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全有烦恼,全在苦中啊!仅仅是往上么好一点,往下么更加苦。只要有众生的地方,只要这个地方众生在受苦,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就应该去度他。就好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才叫真正的菩萨行、菩萨道。哪怕是地狱众生,也有佛性。一个真正发菩萨心的人,到地狱里去度众生,也不怕的。

不肯管众生,不是真的吃不消,而是自私

人们常说:“我一个人管自己都苦得不得了,还叫我去管别人,我怎么吃得消啊?”这些话是骗人的,你去管别人,你照样吃得消。为什么你会说这个话?你不肯管啊、自私啊、贪舒服啊。你肯管呢?照样吃得消,你说吃不消,完全骗人。

咱们来摆摆事实好了。一个女的一结婚,就要生孩子,有的女的结婚不久,天天在盼望自己肚子里有孩子,特别喜欢早一点生孩子。假如一个媳妇,婆婆跟她说:“我希望你早一点生个孩子。”丈夫跟她说:“咱们有个孩子,家里边就幸福了。”女的说:“我一个人管自己都管不了,还叫我生孩子?”这个媳妇肯定被婆婆看不起:这么自私,不肯养孩子。

众生都有佛性,这是根本。
自私心、烦恼不过是飘在佛性上的灰尘

大多数的人呢,生了孩子是苦啊,她也苦得挺高兴嘛。人都喜欢说假话,“我生了一个孩子,苦透了,这孩子真是小冤家,前世欠了他什么?我当初一个人的时候多舒服!现在要喂奶、洗尿布,这么苦,早知道这样,我就不生孩子了。”那么你跟她说:“好好好,我帮你忙,你孩子送给我吧。”她马上就跟你瞪眼睛:“什么?我的孩子我还要的。”人家就笑她:“你前面的话是假话。”因为她母爱来了,要孩子了;自私心来了,就叽咕叽咕:生了孩子这么苦。说到底母爱是天性,这种自私心、烦恼是像灰尘那样飘上去的。就好像咱们佛性是根本的,烦恼是飘在佛性上的灰尘一样。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

不具精严律仪戒 摄善无成他方惧 施戒忍进次第兴 戒度性戒十善体 静虑缘缺得复失 双运般若但言论 自行不能全六度 别余善法多苦集 临阵无兵工无器 饶益有情何所依 持声闻律舍劣心 摄善悲怀饶益行 具足律仪戒因缘 此中分别十一支 菩萨如如善串习 利生无障佛加许 不顾过去诸欲境 厌弃在家荆刺林 轮王宝位如草秽 不乐未来诸欲境 天魔王宫虎豹穴 意乐清净无依住 不乐现在诸欲境 国王长者利养尊 反吐不食不尝味 在家对境舍贪着 出家永弃不少遗 四者身心乐远离 依止律仪喜足生 独处静居堪寂味 行想慎观颠倒境 五者言思习清净 虽处杂众不染纷 偶一失调能速知 深见过患猛利悔 六者自尊不轻蔑 自许凡夫下劣辈 闻诸菩萨难行事 猛勇勤修令渐能 七者调柔观己过 不伺他非不放任 悲心补救无损恼 令彼舍恶发菩提 八者堪忍他方害 骂辱捶打刀杖侵 正观安忍远八风 渐能三门获清净 九者诸行不放逸 过去违犯如法悔 未来应理谛思行 现在刻刻正念知 如律行住猛心誓 不生毁犯善依止 十者进行依轨则 不为名闻扬自善 不行覆藏勇露罪 少欲少求无忧恼 知足常满用节省 堪忍寒热饥渴苦 求谋不遂无尤怨 诸根调柔动履和 安静不掉不随境 威仪闲雅无急躁 如理治心跏趺定 十一净命善护防 远离矫诈五邪命 能少防护不满足 语言作意清净藏 自行严恪不轻恕 善引徒众净戒入 大小违犯无覆藏 轨则净命善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