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佛法,往往比较天真幼稚,想不出太多问题
有人说:佛法学到后来,越学问题越多。开头为什么问题少?因为开头你也想不出什么问题来。而且呢开头学佛法,比较天真,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听,这是一个初级阶段,也就是比较幼稚了一点。释迦佛并不希望我们老是停留在这样幼稚的阶段。
听法起了怀疑,就妄加评论、否定,
这种人更麻烦
还有一种人,已经不太天真了,心里有傲慢,傲慢的资本无非是自己想一套,所以一听佛法就起怀疑。起了怀疑,他又没有耐心继续学下去,而是随着自己凡夫知见加以评论、加以否定,这种人比前面一种人麻烦得多。
听了法去思维,就会遇到各种矛盾,
要用辩证法去统一
我们经常听佛法,自己会去思考的,思考到后来,问题就多了,因为会遇到各种矛盾。当然在我们佛弟子的认识中,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如何去理解这些矛盾?如何去平衡、统一这些矛盾?按照我个人看法,要靠辩证法。辩证法要承认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佛法就是辩证法,一个学了辩证法的人,学起佛法来非常容易理解;一个学了佛法的人,再去学辩证法,会比不懂佛法的人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是相通的。
能认识到“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
就能对五欲起警惕心
譬如我们昨天讲到释迦佛说过一句话: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我们很容易接受这句话。接受这句话对我们有好处啊!我们对五欲,就有警惕心了。
欲界众生依欲而生,
没有欲,就没有快乐,难以生存
如果你再思惟思惟,难免这里边要提出问题来。三界之中最低的一层,叫欲界,欲界上面是色界,色界上面是无色界,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级的。欲界有人,也有天人,欲界的众生都靠欲生活,如果没有欲,欲界的众生就要死亡,因为他不适应。
譬如粪缸里的蛆,你好心把它放在清水里,这条蛆就要死亡,蛆已经离不开粪缸了。因为它没有觉悟,它的习气也没有改变,它到清水里去是不习惯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作为人世间的人来说,个个在五欲里生活,如果离开了五欲,肯定会感觉到生活没劲了,感觉到非常空虚、非常枯燥,没有刺激,一切都没有快乐,难以生存。常有人说:“我不想活下去了。”为什么他不想活下去了?因为他得不到快乐,在快乐的时候,哪个人会说这句话?
欲界众生依欲生存,也没有都堕地狱,
这就出生了疑问
欲,我们归纳起来无非是财色名食睡五种,广开来说,我们人世间的生活里,所有的希望、所有的需要、所有的追求全是欲。既然世间每个人都生存在欲里,可是世间的人死了以后,也不见得个个掉到地狱里去,也有人死了以后堕落在畜生道,那比地狱道好得多啊!也有人仍然投生在人间,也有人上天去享福去了。所以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对这句话会提出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