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117)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多数的人拒绝从自然中学习功课,就如顽童拒绝做家庭作业般,不想看见心的变化,这样怎么可能增长智慧呢?我们必须如此和变化共处。当知道心一直在变化,这就是它的本质时,我们就会了解它。

假设你有只宠物猴,猴子就是没有定性,喜欢四处跳跃、乱抓东西。现在,你在寺院里看见有只猴子,它也是活蹦乱跳,就如家里的宠物猴一样静不下来。但它不会造成你的困扰,不是吗?你先前养过猴子,知道它们的样子,只要知道一只,无论去到哪里看见多少猴子,都不会被它们所困扰,不是吗?因为你是了解猴子的人。

若我们了解猴子,就不会变成猴子;若你不了解猴子,自己就可能变成猴子!你了解吗?看见它乱抓东西,你便尖叫:“喂,停止!”且因而生气:“那只可恶的泼猴!”那你就是个不懂猴子的人。

懂猴子的人了解,家里的猴子和寺里的完全相同。你为何要受它们影响而恼怒?当了解猴子是什么样子时,那就够了,就能得到平静。

觉知感受即在修行法

平静就是如此。我们必须觉知感受,有些感受令人高兴,有些则令人讨厌,但那并不重要,那是它们的事,就如同猴子。我们应了解感受,并知道如何放下它们。

感受是不确定的,是无常、苦与无我的。我们所感知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当眼、耳、鼻舌、身、意接收到感受时,我们如同觉知猴子般觉知它们,如此一来,就能得到平静。

这些事一定存在,若没有感受,就无法增长智慧。对于真正用功的学生来说,愈多感受愈好。但许多禅修者却畏惧感受,不想面对它们。这就如同顽童不想上学、不想听老师的话,这些感受随时都在教导我们,当我们觉知感受时,就是在修行法。了解感受中的平静,就如同了解这里的猴子,当了解猴子的本质时,你就不会再被它们所困扰。

法的修行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法的修行就是如此,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法并不是关于高高在上天使之类的事,它就只和我们以及正在做的事有关。观察自己,有时快乐或痛苦,有时舒适或难过,有时爱或恨,这就是法,你了解吗?你必须去阅读自己的经验。

在能放下感受之前,必须先觉知它们。当了解感受是无常的时,它们就不会困扰你。一旦感受生起,只要对自己说:“嗯,这是不确定的事。”当情绪改变时,“嗯,不确定。”你就能平静地对待这些事,就如看见猴子而不受影响一样。觉知感受的实相,即觉知法,放下感受,就能了解一切都必然是不确定的。

在此所说的不确定性就是佛,佛就是法,法就是不确定性。凡是看见事物的不确定性者,就看见它们不变的实相。法就是如此,而那就是佛。若见法,就见佛;见佛,就见法。若你觉知事物的无常或不确定性,就会放下它们,不执著它们。

你说:“别打破我的杯子!”你能让会破的东西永远不破吗?它迟早会破。若你不打破它,就有别人会;若其他人不打破它,就有一只鸡会!

佛陀说,接受它。由于洞见这些事的实相,他看见这杯子已破,他的了解就是如此,在未破的杯子里看见破掉的。每次在使用这杯子时,都应省察它已破了,时间一到它就会破。使用这杯子,好好照顾它,直到它从手中滑落砸碎为止。没事!为什么没事?因为你在它破掉之前就已看见它破了!

“我真的很喜欢这杯子,”你说,“我希望它永远不破。”之后它被狗打破。“我要杀了那只可恶的狗!”你恨那只狗,因为它打破你的杯子。若你的小孩打破它,你也会恨他们。为何会这样?因为你已将自己封闭起来,水流不出去,你已筑起一座无法泄洪的水坝,水坝唯一的出路就是爆炸,对吗?

当你建造水坝时,一定要预留泄洪道,当水涨得太高时,就能安全地泄洪。你必须有个像这样的安全阀,无常就是圣者的安全阀,若你有安全阀,就会得到平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