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72)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第十一章 正定——在活动中离染

智者持续修行,直到与法合一

想想佛陀,无论在他自己的修行或教导中,它都足以堪为楷范。佛陀教导我们将修行当做去除我慢的方法,他无法替我们修行。听取那个教导,我们必须教导自己,亲自去修行。结果会在这里出现,而不在教导里。

佛陀的教导让我们能初步了解法,但法还不在我们心里。为什么?因为我们尚未修行,还未教导自己。法在修行中生起,你们透过修行觉知它;若怀疑它,就应在修行中怀疑它。

来自大师们的教导可能是真实的,但他们只是指出道路而已,要了解法,必须将教导纳入心里。针对身体的部分,就运用在身体上;针对语言的部分,就用在言语上;针对心的部分,则运用在心上。这是指在听完教导后,我们必须教导自己觉知法,并成为法。

佛陀曾说一味相信别人的人,并非真的智者。智者会持续修行,直到与法合一,直到对自己具有完全的信心,不依赖别人为止。信可以有各种形式,有随顺法的信,也有背离法的信。第二种信是粗率与鲁莽的了解,是邪见。

向内观不要向外看

以长爪(dighanakha)婆罗门为例,他只相信自己,有次当佛陀在王舍城停留时,长爪前去闻法,或可说他是去教导佛陀,因为他只想解释自己的见解。

“我所持的见解是,没有任何东西适合我。”长爪说。

佛陀回答:“婆罗门!你的这个见解也不适合你吗?”

佛陀的回答令长爪为难,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佛陀以许多方式解释,直到婆罗门了解为止:“嗯!我的这个见解是不正确的。”

听完佛陀的解释,婆罗门放弃慢见,并很快地见到实相。他当下立即改变,犹如翻掌。他如此称赞佛陀的教导:“聆听世尊的教导,我的心被点亮了,就如活在黑暗中的人见到光明,或如覆盆转正,或如迷途者找到道路一样。”

那时一种确切的了解在其内心生起,在已被转正的心中生起。邪见消失,正见取而代之,黑暗消失,而光明出现。

佛陀宣称,长爪婆罗门是已开法眼者。先前,长爪执著自己的见解,无意改变它们,但当他听到佛陀的教导时,心便见到实相,他了解自己对那些见解的执著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在舍弃烦恼之前,必须先改变观念。过去我们并未好好修行,虽然我们自认为是好的。现在,当真的深入观察这件事时,我们将自己转正,犹如翻掌。这意味着Buddho——觉知者或智慧,在心中生起,并重新看事情。

原本觉知者并不存在,我们的认知是不清楚、不真实与不完整的,因为它太微弱而无法训练心,后来心由于这觉知——智慧或洞见——而改变或翻转,超越我们先前的觉知。

佛陀因此教导我们要向内观——“引导的”①,不要向外看,接着就向内观,观看其中的因与果。寻找一切事物的实相,因为外在与内在的所缘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的。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使觉知增强,这能引发智慧与洞见的生起,使我们能觉知心的活动、心的语言,以及一切烦恼的伎俩和手段。

【注释】:

①引导的:法的特质之一。值得引入自心,值得了解,借修行尝试,引导向内。经上列举佛法的特质:“法师世尊善说、自见,无时的、来见的、引导的、智者自知。”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