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62-1) (总第399)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8月4日

法要讲寂静正法,人要修寂静正法

本次提要:

  ■ 贤者说法之所以有五种福德,因为他的说法是引导众生趋向寂静无为
  ■ 讲法中夹杂世俗知见,引导众生趋向名利的路,就逐渐把菩萨法演变成哄哄
   热闹
  ■ 正法的性质就是寂静,所以叫寂静正法
  ■ 流转生死是众生流转生死而不是环境流转,众生要切断生死瀑流,就要做到
   心寂静
  ■ 法要讲寂静正法,人要修寂静正法
  ■ 把原来不对的改正了,就叫修行


贤者说法之所以有五种福德,
因为他的说法是引导众生趋向寂静无为

凡是讲经说法、引导众生,必须引导众生向寂静无为的方向努力。从前我们讲过《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贤者是指在修行上趋向证果证道的人,贤者说法有五种福德,因为他的说法是引导众生趋向寂静无为。《金光明经》中也是这么说的,由此可见,佛说法四十九年初中后是一贯的,从来没有矛盾过。

讲法中夹杂世俗知见,引导众生趋向名利的路,
就逐渐把菩萨法演变成哄哄热闹

引导众生趋向寂静无为,这个总路线不能改变,对出家在家讲法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法的人方向错误,引导众生不趋向寂静无为,非但没什么功德,还要背罪过。如果说法没有影响众生趋向寂静无为,里边还夹杂了很多凡夫知见、世俗观念,引起听法人对名利产生羡慕、对热闹产生爱好,逐渐把菩萨法演变成了在佛门里哄哄热闹,那样子修行就根本修不起来了。

正法的性质就是寂静,所以叫寂静正法

为什么对法宝要恭敬?因为它是正法,正法的性质就是寂静,所以叫寂静正法。如果你把佛门搞得像个旅游场所,像个商品市场,处处名利挂帅,那当然没办法说法了。现在连法都没什么人懂了,即使有人懂,要说法也很困难。假如他说的是正法,人家一听就明白这个寺院里所干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就要起矛盾了。假如听法的人接触了佛陀的教育,都能“有则改之”,把错误改改好,佛教就有希望了。往往是起了矛盾,就把讲正法的人、善知识排挤掉了,这就促使佛法很快地在娑婆世界灭掉,也就是说这些人做的是灭法的工作。

流转生死是众生流转生死而不是环境流转,
众生要切断生死瀑流,就要做到心寂静

所谓寂静不是光指环境寂静,流转生死是众生流转生死,而不是环境流转生死。所以我们修行要切断生死的瀑流,要跳出生死苦海,是我们要寂静,就是我们要做到心里寂静。心为什么不寂静?因为起了烦恼了,东想西想,越想越烦,越想越恼。所以人跟法要配合起来,这叫契入,不要法是法,人是人,那样修行就不起作用了。

法要讲寂静正法,人要修寂静正法

法要讲寂静正法,人要修寂静正法。现在从现象上来看,某些人也会说几句佛法的话,实质上佛法在他身上已经不存在了,他不过口头上说几句。譬如有时候庙里年轻的出家人,说话声音大,有些管事的就走过来说他:“说话小声一点,不能这么闹啊。”这个劝导没错,可是游客叽叽呱呱地讲话,他不管;大殿里有人做佛事,拼命唱,还装了麦克风,闹得不得了,他也不管,那不是矛盾吗?所以这个寂静不是表面上空口说几句话,而是要使整个的佛门都要寂静啊!要不然为什么佛门里进斋堂吃饭,不许说一句话呢?只保持了一个斋堂里寂静,其他地方都是吵闹得要命,这个方向就错了。

把原来不对的改正了,就叫修行

我们这一次是结合《律海十门》《高洁大行》里边的四点讲的。我们已经讲到了第四点。第四点的第三句“独处静居堪寂味”,你喜欢寂静,这到底是修行人的喜欢寂静,还是你个性关系?有许多人个性就是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呆着,乃至于发展到自我封闭,那可不是修行人的喜欢寂静。如果你这种习气是修行修出来的,你这个修行也不对啊。什么叫修?就是你原来不对的,现在改正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