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79-3) (总第513)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3月10日

凡夫众生,还没有能力把握住自己的心,
不能疏忽所处的修行环境

本次提要:

  ■ 对恭敬供养要提高警惕,贪恭敬供养,要下三恶道的
  ■ 凡夫众生,还没有能力把握住自己的心,不能疏忽所处的修行环境
  ■ 虽说内因为主,可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
  ■ 只管自己修行,不教育众生觉悟,这叫菩萨法吗
  ■ 环境不好,会促使他人心不安、退心

对恭敬供养要提高警惕,
贪恭敬供养,要下三恶道的

我们今天在弘扬正法,全心全意在进行佛陀的事业,也就是大乘佛教的菩萨事业,必须要提高警惕。这几年来,我们亲身体会到,我们走上正法的道路以后,受到人们的赞叹,继之而来的就是恭敬供养。今天我们大家都没有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有烦恼必会受迷惑,所以大家应该要提高警惕。我们的目标千万不能够有所歪曲、转向,假如我们贪恭敬供养的话,那就要下三恶道了,这是我最操心的事情,因为我在梦里看到你们在忙着搬供养品。

凡夫众生,还没有能力把握住自己的心,
不能疏忽所处的修行环境

第三个梦境,我在河岸上走路,河水非常广阔,但是水面上起了波。风波,最容易看到的是波,很难想到是因为风吹动才有波。中国佛门长期以来,总是集中针对心里起波的人,总是说,“不管别人怎么样,你自己管好自己,你是一个修行人,怎么好起烦恼呢?”逐渐逐渐就疏忽了修行人所处的环境。

我们今天说到底还是凡夫众生,疏忽了所处的修行环境,自己又没有能力把握住心,结果就形成每个人听到很多好话,可是修行很难修得起来,心里非常苦恼,逐渐逐渐自己也变掉了,变成见而不怪,慢慢受环境的影响,就同流合污了,逐渐逐渐和环境靠拢了。偶然碰到几个头脑还清醒的人,别人反而说他们,“你真是少见多怪,现在佛门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不重视环境的危害性。

虽说内因为主,
可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

虽然内因为主,可是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不能忽视。例如一个孩子,肯定是受环境影响,他在家里变坏,是受父母影响,对孩子来说,父母也是一个环境。他出去,那么受小朋友影响;如果他是上了学变坏的,功课不好好做,跑出去打游戏机,也是受环境影响,所以环境影响不能忽视。我们经常听到或者报上看到,那些犯罪的人表示后悔,说:“当时我心里是明白的,我知道是坏事,本来不想干,可是由于这种环境的影响,受人诱惑,自己看钱眼红,忍不住就去干了。”这些完全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只管自己修行,不教育众生觉悟,
这叫菩萨法吗

多少年代来,佛门里特别强调本人因素,经常听到:“你别管他们。”那么说“他们影响我修行哎。”“你自己修自己好嘞。”变成不是他们不好,是你不好。当然喽,你自己不好好修行,也是不好。可是至少应该说明白:别人表现不好,你要管一管呢。总是没人管的。

我看这种风气,跟儒教思想大有关系,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汉地的佛教一开始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很深,如果受了这种影响有好处,那么今天佛教应该兴起来,偏偏佛教败落到这个程度。

光管自己不管众生,这叫菩萨法吗?菩萨法是自利利他。“菩萨”,翻译过来叫“觉有情”,非但要教育自己,还要教育众生,非但要使自己觉悟,还要使一切众生觉悟,这才叫“觉有情”,所以环境因素非常重要。

环境不好,会促使他人心不安、退心

我们这几年来体会很深,当然同学们经过这十来年的磨练,安定得多了,但是这个路程是非常艰巨、长期的。从前怎么样?只要这个团体里有两三个人起了烦恼,就会影响别人心也不定了。尤其是新来小住的同学,或者是刚来报到的新同学,看到老同学起烦恼,总是有个想法:这儿有这么多人起烦恼,我看这儿修行也不见得修得好,我本来想找一个清净的、真正修行的道场,看样子我在这里心也安不下去。那不是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吗?有时候往往他本人并不想退心,可是环境不好就促成他退心。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