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           


世界名人谈佛教
 (9)

宗教革命

两千五百年前,印度经历了一场思想和宗教革命,并以推翻一神论和婆罗门权威而告终,从而建立了一个群众性宗教,一个新的思潮和觉悟思想体系,这就是被人们惯以称谓的佛法——哲学宗教。

——阿拏伽里加·达摩波罗《世界永远感恩佛陀》

Religious Revolution

Twenty—five centuries ago India witnessed an intellectual and religious revolution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overthrow of monotheism, priestly selfishn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nthetic religion, a system of light and thought which was appropriately called Dhamma— Philosophical Religion.

       ~Anagarika Dharmapala “The World's Debt to Buddha”

(摘自《世界名人谈佛教》达摩难陀编 成建华译)

弘一法师演讲录

五、法相宗

又名慈恩宗 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

唐中叶后衰微。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正确的理解

二、佛教徒要积极的研究经教,以探索真理为己任:如果说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那一切善法的修行则是成佛的助缘,愿力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和修行才能得到落实,学佛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佛法甚深微妙,只有积极研究经教,才能从中探索出人生的真谛。

且不说佛陀在因地时,为求半偈不惜舍身,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的高行。且翻开高僧传记,每一位前贤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当年,玄奘法师在国内遍访各地善知识后,感于汉地流传的佛法义理派别众多,译文尚欠完备,毅然背井离乡,踏上了西行求法的征途。在那样的年代,西去印度谈何容易,往往是“去者成百归无十”。在漫长的旅程中,他无数次死里逃生,终于来到佛法的发源地。在印度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十七年之久,法师的博闻强识和锐利思辩使印度各宗僧众都为之叹服,声誉之隆,一时无双。但法师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将佛法的智慧传遍东土。因此,在遍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求得正法之后,再一次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回到汉地,开始了中国佛教史上规模空前的佛经翻译事业。法师的一生都积极致力于经教的研究,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真正体现了大乘佛教救世之精髓。

(摘自《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济群法师著)

如何修习不执著?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如果有外国人问你修行的问题,就这样回答他。(完)       (摘自《一问一智慧》佛使尊者著)

 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

在人类的经验中,迫得人不满现实而注重现实,要追求现实而又无法超脱。重视现实者,每每缺乏崇高的理想,甚至以为除了实利及世间的欲乐享受,其他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而倾向超脱者,又离开现实,或者隐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或者世外桃源。超脱与现实,不能和谐合一,这确是人间之痛事。释迦牟尼以人成佛,才把二者合一。我们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的伟大行举,体证到佛性是人性的净化究竟。那么,我们来研究释迦牟尼所创建的佛教教团。

第一节 初转法轮

释迦牟尼成就正觉以后,曾经表达其自觉解脱的信念,《四分律》32中说:“一切无上智,一切欲爱解。自然得解悟,云何从人学?我亦无有师,亦复无等侣。世间唯一佛,澹然常安稳。我是世无着,我是世间最。诸天与世人,无有与我等。”如此自信的觉者,当然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但是,他不是神,世间的正觉者必然是人。释迦牟尼自己曾经对波斯匿王说“我今亦是人数”,“诸佛出于人”。佛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儿子或使者,而是以人身实现正觉解脱的圣者,在《增一阿含经·等见品》中,他慎重地告诉诸比丘,“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释迦牟尼是以人身而实现正觉解脱的圣者,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人间佛陀。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