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18)           


世界名人谈佛教
 (18)

永恒不变的原理

即使是到了今天,佛教也不可能被视为是一个陈旧过时、一无所用的体系,因为佛教是根植于那些不可动摇的永恒不变原理之上的思想体系。 ——格特鲁德·加拉特

Fixed Principles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even today in regard to Buddhism that it is worn out because it is rooted upon certain fixed principles that can never be altered. ~Gertrude Garatt

(摘自《世界名人谈佛教》达摩难陀编 成建华译)

 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

一、初转法轮

初转法轮又称为“三转法轮”,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讲因果哲理和解脱教义的内容就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他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三次。第一次称为“示转”,是从正面肯定“四圣谛”,即此是“苦谛”,此是“集谛”,此是“灭谛”,此是“道谛”;第二次称为“劝转”,是指明在修行中对“四圣谛”应当采取的态度,即“苦谛”当知,“集谛”当断,“灭谛”当证,“道谛”当修;第三次称为“证转”,是说“四圣谛”已达到的认识或修行的结果,即“苦谛”已知,“集谛”已断,“灭谛”已证,“道谛”已修。每讲一次,佛陀都强调“四圣谛”是过去未曾有过的教法,从中可以得到明(明见)、智(决断)、明(理解)、觉(觉悟)四种正确的认识,佛陀从不同的角度讲“四圣谛”,称为“四圣谛”的“四行相”,“三转法轮”则是“十二行相”。释迦牟尼就自己亲身的体验宣讲,通过对“四圣谛”的正确认识和修行,就可以达到解脱,憍陈如等五人听讲以后,都归依了佛陀,为佛弟子,成为比丘。所以鹿野苑初转法轮是佛教的第一件大事,从那时起,释迦牟尼才正式缔建了僧团,具足了“三宝”,创建了佛教。释迦牟尼是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故为“佛宝”;他宣说的“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法,故为“法宝”;五比丘是僧伽,故为“僧宝”。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乙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三 决定生西

现今出家人或在家人修持净土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甚多。但修净土宗者,若再能兼修药师法门,亦有资助决定生西的利益。依药师经说:“若有众生能受持八关斋戒,又能听见药师佛名,于其临命终时,有八位大菩萨来接引往西方极乐世界众宝莲花之中。”依此看来,药师虽是东方的佛,而也可以资助往生西方,能使吾人获得决定往生西方的利益。

再者。吾人修净土宗的,倘能于现在环境的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则固至善。但是切实能够如此的,千万人中也难得一二。因为我们是处于凡夫的地位,在这尘世之时,对于身体衣食住处等,以及水火刀兵的天灾人祸,在在都不能不有所顾虑,倘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等困难,又或常常遇著天灾人祸的危难,皆足为用功办道的障碍。若欲免除此等障碍,必须兼修药师法门以为之资助,即可得到药师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等种种利益也。 (摘自《弘一法师演讲录》)

佛教道德观
释隆莲

梵网戒是汉传佛教比丘比丘尼必受的三坛大戒之一,非受不可。在家菩萨求受的也多。梵网戒四根本戒列为重罪,更无开缘。在家菩萨受者,亦须修净梵行。不许食肉,亦有专条。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家出家均无不食肉戒。他们有人误解汉传佛教比丘不食肉,讥为提婆达多弟子。汉传佛教信徒亦对他们有时误解。多数汉族信徒认为比丘就一定不食肉,食肉就不像比丘。同时又认为密宗就必须食肉,食肉才是密宗。其实《梵网经》就是密宗。密宗修观音法的人也不食肉。近来有些藏族大德也不食肉。但在多数汉族信徒心目中,仍然以不结婚不食肉为出家人起码道德。实际上在比丘戒中,只不许无病乞鱼肉食。但在梵网戒中律有明文,同时在《涅槃》、《楞严》等大乘经中,佛曾大加批判。对于菩萨来说,食肉与“一切众生皆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的观点,是不能调和的。把不结婚不食肉视为出家人的起码道德,是汉族佛教徒群众的佛教道德观。
                         (摘自《法音》1991年第四期)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