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19)           


世界名人谈佛教
 (19)

关于宗教迫害

在历史上所有伟大宗教里,我最崇尚佛教,尤其是它的早期形式,因为它几乎没有宗教迫害因素的存在。                    ——伯特得·罗素

Persecution

Of the great religions of history I prefer Buddhism,especially in its earliest forms,because it has had the smallest element of persecution.                      ~Bertrand Russel1

(摘自《世界名人谈佛教》达摩难陀编 成建华译)

 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

一、初转法轮

佛、法、僧为佛教的三大支柱,在佛陀住世的时候,佛教是以佛陀为轴心的,在原始佛教中,是否就有了“三宝”的称呼,笔者没有去研究。想必是佛灭之后,佛教便以“僧宝”为重心,因为佛教的道场、佛教的圣典、佛教的信徒都必须由僧伽来主持、结集和接引,僧伽成为延续佛法慧命、保持佛教精神、传接佛教教义的保证,故而方有了“三宝”的称谓和多种的区别。不过总体来说,三宝中,佛最为尊贵,法最为殊胜,僧最为重要,这就是称之为“宝”的缘由。任何宗教或者党团的建立,都必须有创始人,即教主;具体的理论或纲领;信众教徒或者成员,否则就不能成为宗教或者党团。佛教的三大支柱称之为“三宝”只不过是一种譬喻而已。三宝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束缚,得大自在的导首,极为珍贵,如世间珍奇宝物,含稀有义、离尘义、势力义、庄严义、最胜义、不改义等;三宝无漏,不为世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八风所动,以坚牢、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最妙、不变等义来说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意义。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乙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四 速得成佛

药师经,决非专说世间法的。因药师法门,惟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门。所以经中屡云:“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得圆满”等。

若欲成佛,其主要的原因,即是“悲智”两种愿心。药师经云:“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句从反面转说,“无垢浊心”就是智心,“无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说,“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属悲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之通途。凡修持药师法门者,对于以上几句经文,尤宜特别注意,尽力奉行。

假使仅仅注意在资养现实人生的事,则惟获人天福报,与出世间之佛法了无关系。若是受戒,也不能得上品圆满的戒。若是生西,也不能往生上品。
                          (摘自《弘一法师演讲录》)

佛教道德观
释隆莲

菩萨戒的第二部份摄善法戒,即是常说的六度。六度是菩萨自己修行,成就自身善法。以布施度悭吝,持戒度犯戒,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皆旨在菩萨为自身摄集善法,提高自身品德,非直接利他。
                         (摘自《法音》1991年第四期)

种族平等的先驱者

复问:“大王!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恚、邪见,作十不善业迹已,为生恶趣耶?善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作十不善业迹,当堕恶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复问:“大王!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离杀生,乃至正见,当生何所?为善趣耶?为恶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者,当生善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如是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摘自《法海点滴》惟明法师编)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