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83)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的主要特色 (21)

在众居士中,也有许多以虔敬、慷慨、信仰、学识和慈爱而著称的妇女。

维莎诃是僧团的女大护法,在妇女界中犹为突出。

输皮耶是一虔诚致志的女士,曾因没能从市场上购得新鲜之肉,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做成热汤供养一生病比丘。

那库罗母是一位忠诚的妻子,她通过列举自己福德,把她的丈夫从死神口中挽救回来。

沙摩婆蹄是一位虔诚而又值得敬重的王后,当她被人用火烧死时,她没有恶意,反而对谋害之人施以慈爱心念。

玛理卡王后多次劝谏,安慰她的丈夫拘萨罗王。

女仆库玖陀罗讲说佛法,救度了众多的皈依者。

(摘自《觉悟之路》那烂陀长老著 学愚译)

☆☆☆☆☆☆☆☆☆☆☆☆☆☆☆☆☆☆☆☆☆☆☆☆☆☆☆☆☆☆☆☆☆☆☆☆☆☆☆☆☆

佛教的原则

◎ 业力的原则

有心的行为叫做业,每种业必定有结果,而结果只有当事人才会承受,这是业力的原则。众生因为自己所造的业,而不断地流转在生死苦海中;当旧业流转的同时,也在造作新业,所以就变成了旧业推转、再造新业的情形。这样的循环,就好像一圈铁链一样,我们称之为轮回,或业之线。它有善有恶的轮换,直到心能够训练成清净的境界,也没有心的造作所生的业时,业的线自然就会切断,轮回的轮子也会停转了。这时,就称为解脱或涅槃。不是有心的造作所生的业,就不会有轮回的结果;没有心做的业,只有没有心所做的结果,不会有轮回的业果。佛使比丘著

◇◇◇◇◇◇◇◇◇◇◇◇◇◇◇◇◇◇◇◇◇◇◇◇◇◇◇◇◇◇◇◇◇◇◇◇◇◇◇◇◇◇
佛教信的是什么

同样,在《中阿含》的《求解经》中,佛陀也强调要像检验金子那样去检验他所讲的话,不要仅仅出自于对佛陀的尊重即接受他的讲话。可见,佛陀对自己的言教,都要求弟子自己去分析、去辨别、去检验,而不要盲从。这是因为只有弟子们审察如来的所言所行,他们才能生起真正的相信,并了解他们所追随的导师的真正价值。那罗陀长老指出:“一个佛教徒不是任何一本书或任何一个人的奴隶。”“自然地,佛教徒视佛陀为他们的权威,而佛陀自己却扬弃一切权威。”佛陀敦促他的弟子去寻求真理,但规劝他们不要仅仅因为即使出于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去追随他的劝说。正是为了“请来观察”而不是请来信仰。(摘自《中国佛教论坛网》觉真)

◎◎◎◎◎◎◎◎◎◎◎◎◎◎◎◎◎◎◎◎◎◎◎◎◎◎◎◎◎◎◎◎◎◎◎◎◎◎◎◎◎◎
唐代之佛教

8 淄州慧沼

慧沼、彭城人。十五岁出家。后师事玄奘。三十岁,入窥基门,精研博涉。尝与义净及菩提流志译场,充证义。又尝行化诸郡,敷演群经。玄奘之弟子西明圆测,尝著成唯识论疏,驳窥基所著唯识述记,沼著成唯识论了义灯,破圆测等之异解,弘宣师说。所著除了义灯外,有因明入正理论义断,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能显中边慧日论,劝发菩提心集,金光明最胜王经疏,法华经玄赞义决等。沼居淄州大云寺,世称淄州大师。弟子有朴阳智周。

9 朴阳智周

智周,籍贯不详。出家后,初学天台,寻入慧沼门,专研精法相之奥义。后住朴阳报城寺,大恢张师承。世称朴阳大师。所著有成唯识论演秘,法华经玄赞摄释,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成唯识论掌中枢要记,成唯识论了义灯记,大乘入道次第章等。演秘者,唯识述记之注解也。弟子有如理,作成唯识论疏义演,成唯识论演秘释。当时法相唯识之宗风甚盛,及后禅及华严诸宗勃兴,此宗之教势顿衰。(摘自《中国佛教简史》黄忏华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