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98)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⑿

在这部经里,佛陀也举出一个例子以形容那愚人必须在恶道里受苦多久。他说:

“假设有人把一个有个洞的轭丢进大海洋里,而东风把它吹向西、西风把它吹向东、北风把它吹向南、南风把它吹向北。又假设有只瞎眼的海龟在每一世纪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只瞎眼的海龟是否能够把它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

“世尊,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它可能办到这一点。”

“诸比丘,我说那只瞎眼海龟要把它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所花的时间,比愚人在堕入恶道之后,再要投生到人间的时间来得短。为什么呢?因为在恶道并无法可修、无善可修、无善可造、无福可造。在恶道盛行的是互相残杀及弱肉强食。

(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佛教的世界观 ②

至于圣者世界,佛教讲的就是净土。净土就是修行的人净化了心灵,经过修行后进入贤位,圣位。在小乘来讲:三贤四果。在大乘来讲:三贤十圣,就是菩萨行。地前因位菩萨叫贤位,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乃至证得究竟的菩提果位,那就是圣位。从贤位到圣位,从因位菩萨到果位菩萨,乃至等觉、妙觉。华严经讲的五十二位,这些都是圣者世界。

同时在佛教来讲,有几种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圣交参,有凡有圣;方便有余土就是声闻、独觉所居,修解脱行的;实报庄严土就是菩萨所居;常寂光土就是佛的法身所居。分析得很详细,很有等次。

(摘自《佛法在人间》惟贤)

◇◇◇◇◇◇◇◇◇◇◇◇◇◇◇◇◇◇◇◇◇◇◇◇◇◇◇◇◇◇◇◇◇◇◇◇◇◇◇◇◇◇
佛陀时代的寺院风貌 ⑦

比丘们把商人的话转告了佛陀,佛陀答道:“比丘们,有五种僧舍是许可的:普通精舍(vihara)、平房(addhayoga)、殿楼(passada)、窟院(guha)以及楼房(hammiya)。”在佛陀的许可下,这位商人一天就为比丘们建了许多僧舍。

不久舍卫城的银行家,佛陀最虔诚的在家弟子之一,给孤独长者为佛陀和他的弟子买了一个园林。在这个园林中筑了许多僧舍、库房、客厅、厨房、卫生间、热水浴室、径行道、莲花池等。

当佛陀从王舍城到舍卫城接受给孤独长者的捐献时,一路上佛陀还接受了许多其他居士捐献的寺院。就在这两个城市间,佛陀旅行了无数次(《律部》第二册第158-159页)。《瞿默目犍连经》(《中部》第三册第1页)中提到,卫塞卡优婆夷为佛陀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僧舍,建了好几年才完成。

另外一位大银行家,库库陀(Kukkuta)也为佛陀和他的弟子在骄娑罗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库库陀寺。这位大银行家还在舍卫城和骄娑罗的路上建了许多小寺院。著名佛教学者拉毛特(Lamotte)曾计算过,佛陀在世时,僧团拥有二十九座大的寺院:八座在王舍城,四座在卫舍离,三座在舍卫城和四座在骄娑罗。我们可以推想到,在其它地区一定也有许多大小寺院,供比丘们在旅途中休息过夜。(维加拉特那著 广兴译)

◎◎◎◎◎◎◎◎◎◎◎◎◎◎◎◎◎◎◎◎◎◎◎◎◎◎◎◎◎◎◎◎◎◎◎◎◎◎◎◎◎◎
佛教的人生观 ①

第一篇 苦乐交集

  一·人生之乐

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有哪些快乐呢?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外乐与内乐两种。

外乐是指感官所产生的快乐。具体而言,指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或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等五种欲乐。

内乐是指精神上所产生的快乐。例如:有些人喜好阅读,从神游古今中得到无比的快乐;有些人喜好写作,从文艺创作里得到许多的乐趣;有些人喜好静坐,闭起眼睛来,坐上一支香、两支香,在轻安中得到无限的喜悦;有些人献身于信仰,在信仰里得到平安的喜乐。(摘自《佛教文集》 星云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