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三、令僧安乐
能海上师说:无诤心安,上下爱敬,互作加持,辗转教益,日进于道,和合安乐,非同世间,世和苦集,此属道谛。
僧团里的和合安乐,不同于世俗人的安乐。修行人
的快乐,不能变成世俗上的快乐,也不应该有这种倾向
提要:
·我们修行人,同学都是清净的伴侣,在我们了生死的道路上,要团结友爱、
手拉手,这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同学之间要互相观功德,只有观功德,只有合众,才能日进于道
·同学之间要和合安乐,如果不安乐,就不会安心
·僧团里的和合安乐,不同于世俗人的安乐。修行人的快乐,不能变成世俗上
的快乐,也不应该有这种倾向
我们修行人,同学都是清净的伴侣,在我们了生死的道路上,
要团结友爱、手拉手,这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尤其我们修行人,同学都是清净的伴侣,在我们了生死的道路上,要团结友爱、手拉手。同学之间手拉手就能互作加持,这也是最安全的办法。比如爬山时,山路很狭窄很危险,所有的人手拉手,就不会掉下去了,即使你不小心滑下去了,前面后面的人都会拉住你。如果你一个人走,那就危险了。
同学之间要互相观功德,只有观功德,
只有合众,才能日进于道
释迦佛一再告诉我们:要观大众的功德,要善于合众,同学之间要互相观功德。只有观功德,只有合众,才能日进于道。
“未成佛前无一人没有错误,要互相教益。”每个人都有错,有错就得大家帮一帮。这就好比有病就得看医生吃药。
只有一种人不承认自己的病,也不肯看医生,那就是讳疾忌医的人。别人关心他,“你今天高烧退了没有?看医生了没有?药吃了没有?”他却不耐烦,“我看不看病,关你什么事?”同学对我们的提醒,表达了同学的感情,我们应该抱欢迎态度,不要认为自己一点错也没有。比如这个例子中你不知道爱护自己,致使自己生了病就是错,不知道改正错误也是错。
“学修为有形的帮助,无形的帮助就是加持。”有形的帮助就是在学修上帮你改正错误,无形的帮助就是加持。
和合安乐,非同世间~非世间之乐,因世间之乐属苦谛,僧众之安乐乃属道谛所摄,趋向解脱涅槃之道。 |
同学之间要和合安乐,如果不安乐,
就不会安心
“和合安乐”,同学之间要和合安乐,如果不安乐,就不会安心。
安乐从和合来,所以佛规定僧团要过六和生活。不依照佛教六和的准则,那是合不起来的,也不会安乐。譬如昨天离开的这母女两人,之所以在这儿不安乐,根源还是在于她们的知见与大众合不起来,没有做到六和中的见和。
僧团里的和合安乐,不同于世俗人的安乐。修行人的快乐,
不能变成世俗上的快乐,也不应该有这种倾向
“非同世间”,僧团里的和合安乐,不同于世俗人的安乐。修行人的快乐,不能变成世俗上的快乐,也不应该有这种倾向。
很多年前我在四川,经常看到一个年青的女居士陪了一个男青年,在寺院里进进出出。这个男青年穿了西装、皮鞋,还戴了当时最时髦的那种带链条的眼镜。他们这样进出寺院,给人家看了总是不太像样。
我认得这个女居士,就去提醒她,她向我解说,“老师,他虽然穿了在家人衣服,可他是个出家人,修行修得很好的。”出家人怎么喜欢世间上的快乐,穿西装皮鞋、戴时髦眼镜,还和女居士进进出出,靠得这么近?佛规定男众出家人不能跟女居士单独在一起,讲话还得保持一段距离,不能靠得太近。经书上有句话,“偕行迎风炬”,比丘跟女居士一起走路,佛说好比拿了火炬迎着风走,风一吹,火吹回来,肯定把你烧死。
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比丘,如果女居士走近了,他就很反感,“走开一点!”我起先总有点不理解,其实这是我们对比丘戒不懂的缘故。戒律就是防护自己,好比穿了防弹背心,子弹打不进去。佛经上说持戒就好比穿了一副盔甲,所以戒律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