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许多人不肯收徒,怕影响自己修行,实质上是自身没有修行,摄受不了众生
不以法来摄受众生,以条件优越、出国机会多来吸引人,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佛门人才了
钱越来越多,就助长了贪心,使得佛门世俗化
搞表面外相,而没有内德,容易使人上当,也败坏了佛门风气
许多人不肯收徒,怕影响自己修行,实质上是自身没有修行,摄受不了众生
从前有些师父、有些善知识,也在自利利他这方面发生矛盾。这倒是真的是有学问的善知识,自己学得很好,修得很好,可是他就是慈悲心差,他怕影响自己修行,那么也不肯收徒弟,收徒弟么就收一两个,收多了,他怕烦,怕花费时间太多,收了徒弟么,又不肯多花时间去培养他们,这是我从前知道的。
现在更不谈了,现在连这种善知识也找不到,现在大多数,为什么不度众生啊?为什么他不培养人啊?说起来他怕影响自己修行,其实是他既没有修行,也没有法,戒也没有持好,定也不修,所以他对徒弟没办法摄受,徒弟都不愿意跟他,都跑掉了。
不以法来摄受众生,以条件优越、出国机会多来吸引人,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佛门人才了
还有的人呢,收了不少徒弟,并不等于说他戒也很好、定也很好、慧也很好,而是徒弟到他那儿去,他条件优越,也就是用条件优越来吸引人。往往哪儿条件优越,哪儿人就多。如果在条件优越上,再加上出国的机会多,哦,这个地方马上火起来了,全往那里跑。如果不以法去摄受众生,而是用条件优越去摄受众生,怎么培养得出人才呢?
钱越来越多,就助长了贪心,使得佛门世俗化
前一个时期,我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请来的老师有几个是条件非常优越的地方来的,还有一个是从条件非常差的、生活环境比较苦的,但是修行上要求比较高的,尤其是注重戒律,他是这样的环境里出来的。结果双方根本合不拢,经常闹矛盾,一个要这么做,另一个要那么做。条件优越的几个老师不安心,一直想走,什么原因?因为嫌工资太低了,只有几百块。至于说他们的讲课好不好,他们全是照书上抄抄黑板。
听说现在有的地方请老师啊,四千块一个月,这还是很低的,听说有的工资高到八千一个月。因为有钱啊,结果助长了学生的贪心,助长了老师的贪心,总的来说,助长了佛门的贪心,完全世俗化。
搞表面外相,而没有内德,容易使人上当,也败坏了佛门风气
所以搞表面的外相,而没有内德,很容易使人上当啊。假如你说:“我也没有上当嘛,我在那个地方挺好嘛。他们条件好,挺舒服嘛,管得也不紧,早上起来得也不早嘛……蛮好嘛蛮好。”你已经不行了,你已经被这种风气染污了、同化了,你已经不像当年释迦佛规定的佛弟子的标准了。
就好像一个孩子无知得很,父母宠爱,已经害了他,吃的比人家好,穿得比人家好,用小汽车送他上学,助长他的傲慢,这种孩子口口声声说:“我爸怎么了不起,我妈对我怎么好。”其实在有智慧的人看来,你口里说的这些好,不是真正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