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讲记 > 律海十门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1-2) (总第240)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2.11.20)

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明,就是佛陀成就的法身光明

提要:

  • 自身的成就也好,往生净土也好,都要懂得空的道理,执著佛法里的种种名相、比喻,就会彷徨迷茫

  • 彼岸也是一个比喻,有痛苦就叫此岸,消灭了痛苦就叫彼岸

  • 一切都是名相,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

  • 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明,就是佛陀成就的法身光明

  • 通过修行,排除掉妄想杂念、贪瞋痴等恶法,法身光明就显现出来了

  • 空不是把正知正见、种种觉悟的心态压下去

自身的成就也好,往生净土也好,都要懂得空的道理,执著佛法里的种种名相、比喻,就会彷徨迷茫

所以如果在佛法里不懂空的道理,而把佛法里的种种名相、比喻执著了,你想找西方,你怎么也找不到,因为你找的是一个没有的西方,哪儿找呢?

所以我们自身的成就也好、往生净土也好,不能不懂般若的道理。般若的道理就是说明宇宙的真相,宇宙的真相你都没有搞清楚,你离开了这个娑婆世界,宇宙哪有东方西方?你就会彷徨迷茫。

彼岸也是一个比喻,有痛苦就叫此岸,消灭了痛苦就叫彼岸

说:“我们自身成就要到彼岸。”哪有彼岸啊?彼岸也是个比喻。这是相对来说,人有痛苦,我们要求快乐。我们在痛苦中叫此岸,想求到的快乐就叫彼岸,也就是说你消灭了痛苦,没有了痛苦就叫彼岸。你真的离开了娑婆世界去找一个彼岸,哪里去找?

一切都是名相,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

所以《金刚经》说“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如果有一个“阿罗汉”可证,那么他就不叫阿罗汉了。全是名相呀,通过语言文字来说明问题呀。

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明,就是佛陀成就的法身光明

所以十方圆明,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空跟明,假名为圆,假名有十方。那么有没有十一方?哪里有十一方,十方就全说完了,意思就是无边无际的空跟明。我们讲的十方圆明,圆就是无边无际的空,明呢?明不是太阳月亮的明,而是佛菩萨阿罗汉成就的法身光明,也是遍虚空。

通过修行,排除掉妄想杂念、贪瞋痴等恶法,法身光明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这几句话讲,内身心要空掉。如果一个人只有躯壳没有心理活动的话,这个躯壳怎么会发光呢?尸体会有光吗?普通人的心理活动在发挥光的作用上是很微弱的,最多这个人心里善良,心地非常宽大,心里非常安定、开朗,看起来脸色跟别人不一样,好像有光彩。

如果你要心里发出更大的光明来,那么必须要找原因啊。如果有阻碍,这个光明怎么会发得出来?阻碍就是掩盖了,普通人心里都有烦恼、都有妄想,这些烦恼妄想就是阻碍。只有通过修行,去排除妄想杂念、种种贪瞋痴的恶法、邪知邪见,这些都要空掉,那么我们自身的光明——法身的光明、觉悟的光明,就没有障碍了。

空不是把正知正见、种种觉悟的心态压下去

我们为什么要把心空掉?我们凡夫的心就是贪瞋痴的起心动念,是要把这些贪瞋痴的起心动念的心空掉,并不是说把觉性也空掉。觉性本身就是空的,还空什么呀?有人不懂得空的道理,把正知正见、种种觉悟的心态也压下去,结果变成了什么也不想了,成了无想了。这根本不是一个空不空的问题,而是被你压下去了。我们的佛性、我们的觉性,并不因为你这样而消失,可是它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